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韓優的相關信息3

韓優的相關信息3

新聞報道

世界首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3號在滬收獲並上市2007年9月08:49 09 17來源:文匯報作者:文選作品:鄭

世界首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韓優3號在滬獲得大豐收。在節水50%的情況下,“韓優3號”平均畝產達到560公斤,與普通雜交水稻持平。本月下旬,新水稻“韓優3號”可以上市,比同時種植的雜交粳稻提前40多天。

長期以來,水稻生產用水占農業用水的70%,消耗中國總用水量的50%左右,幹旱成為中國糧食減產的主要原因。2003年,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通過大量抗旱水稻資源的篩選和轉移,育成了世界上第壹個旱稻不育系“滬旱1A”。壹年後,世界上第壹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韓優3號”在上海誕生。從去年開始,“韓優3號”通過了相關省市的農業新品種審定,開始大面積推廣。在廣西、浙江、湖北、海南等地試種,該品種普遍表現出節水抗旱、高產穩產、米質優良的特點。今年,“韓優3號”首次在滬大面積種植。在奉賢現代農業園,40多畝“韓優3號”經過106天的生長發育,昨天進入收獲期。

經專業部門檢測,“韓優3號”米質達到農業部二類優質米標準,與上海市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質雜交水稻“韓優青香”相當。

從產量和稻米品質兩方面看,“韓優3號”表現出節水、節地、節藥和生態保護的種植優勢。市農業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羅麗君告訴記者,40畝的“韓優3號”除了整地、施藥外,共灌溉3次,同田雜交水稻全生育期灌溉次數達到10次以上。此外,由於田間沒有淹水,種植“韓優3號”還可以避免甲烷排放,減少面源汙染和水土流失。

世界上第壹個用鐮刀收割的雜交旱稻,2007年9月,19-19:35。上海科技報第壹版張秀華攝影報道。

這壹天應該被載入中國水稻生產的史冊。2007年9月16日,上海的水稻剛剛抽穗返青。由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選育的世界首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韓優3號”在奉賢現代農業園收獲。與同期播種的雜交水稻相比,提前40天開鐮,全生育期106天。在節水50%以上的種植條件下,畝產量高達561.6 kg。

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已成為全球關註的重大問題,幹旱是中國糧食減產的主要原因。其中,水稻生產用水占農業用水量的70%,消耗中國總用水量的50%左右。據預測,到2020年,每年將有近6543.8+000億立方米的農業灌溉用水缺口,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六分之壹。為了追求高產,增加施肥量和用量,加劇了土壤富營養化、面源汙染和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水稻研究所率先發起並逐步引領世界各國開展水稻抗旱研究。直到上世紀末,抗旱鑒定的科學方式才得到國際認可,並獲得了壹批優良的抗旱資源。

中國對旱稻的研究與世界基本同步。在國家“973”、“863”計劃、上海市科委和市農委重大項目、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開展了抗旱基因、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先後提出了“土壤水分梯度鑒定”,建立了植物抗旱鑒定設施;篩選壹批抗旱性強的種質資源;克隆了壹批節水抗旱基因;育成了韓中3號、滬旱3號、滬旱15等節水抗旱新品種,並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使我國旱稻研究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選育常規旱稻的同時,研究的另壹個重要突破是通過篩選育種,育成了世界上第壹個旱稻不育系“滬旱1A”,再通過與恢復系和保持系的匹配,育成了世界上第壹個節水抗旱雜交水稻“韓優3號”,這是上海種源農業的又壹重大突破。

今年科技人員先在種植條件不好的地塊種了50畝。6月3日播種,9月16收獲。整個生育期106天,整地加施藥只澆3次水,比雜交水稻少7倍。今年是病蟲害高發的壹年。同期雜交水稻防治次數***9次,韓優3號僅3次,每畝節約農業成本150元,甚至每畝減少數百噸汙水入河排放。記者隨專家步入堅硬的稻田,看到金黃的稻穗沈重地懸掛著。雖然已經到了開鐮的時候,但莖還是粗的。開葉時沒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等水稻病害。剝幾粒米,米粒細長晶瑩,清香撲鼻。

專家認為,“韓優3號”不僅節水、高產、環保,而且提前40天成熟,為多留茬種植、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編輯:曹凱雄,中國

2006年廣西認定,編號:桂審道2006066。

特征:該品種屬於溫敏型三系雜交稻。桂中南部早稻種植全生育期約127天,比對照韓中3號晚6天。桂南晚稻全生育期約為118天,比對照韓中3號晚5天。每畝有效穗數142000,株高119.8cm,穗長22.4cm,每穗總粒數106.6,結實率81.4%,千粒重28.1g。稻米品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5%,整精米率52.0%,長寬比3.3,堊白率2%,堊白度0.1%,膠稠度72 mm,直鏈澱粉含量15.0%;抗性:苗期葉瘟8,穗瘟5,穗瘟損失3。抗旱3級。

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遊旱稻試驗,柳州畝產420.0公斤,比對照韓中3號增產23.5%,比對照汕優63增產16.7%。2006年初,南寧、柳州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450.8公斤,比對照韓中3號增產32.3%;畝產435.5公斤,比對照韓中3號增產38.9%。2006年在南寧、柳州、融安、興賓進行試種,平均畝產400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1,水插幹管。(1)適時播種:早稻宜在桂南2月下旬、3月上旬播種,桂中3月下旬播種;桂南7月初播晚稻,秧齡20 ~ 25天。(2)移栽時應采用移栽,不宜拋苗。壹次性追肥或移栽後3-5天追肥,每畝施純氮65,438+00 kg追肥,稻田第壹次追肥和除草劑施用。水層自然幹燥後,依靠自然降雨,後期降雨量減少。嚴重幹旱時,灌溉1-2次。(3)及時控制害蟲和嚙齒動物。2.旱種旱管。(1)整地、耙平、行條播,行距23-25厘米,將復合肥和磷肥作為底肥施入行畦,每畝播種量65438±0.5公斤,浸種催芽,播種後用耙沿行畦耙;將種子埋深2 ~ 3厘米,防止老鼠和鳥類對其造成傷害。(2)播種後,灌溉或噴水使土壤充分濕潤但不澆水,旱地施用專用除草劑。③前期追肥:出苗後15天施尿素15 kg,氯化鉀8 kg。在肥力較差的旱地,孕穗期每畝施尿素3公斤作為強尾肥,追肥時土壤必須濕潤,雨後即可進行。(4)及時控制害蟲和嚙齒動物。

確認意見:經審定,該品種於2006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可作為桂南早、晚稻,桂中單季早稻或習慣種植旱稻的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