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經濟的利弊思考。 如題,因為是作業,最好不要是網上復制什麽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經濟的利弊思考。 如題,因為是作業,最好不要是網上復制什麽的。

綜合分析匯改的歷史成因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進歷程

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經歷了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1994年匯率並軌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壹定的匯率浮動範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東南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收窄,實際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從表1可見,25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經歷了壹個不斷貶值的過程,由1981年壹美元兌1.70元人民幣到1994年匯率改革時的壹美元兌8.61元人民幣,隨後幾年略有上升,而1997年以來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8.27人民幣水平。

(壹)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

我國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事實上是在1997年之後是以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該匯率制度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原有匯率制度也暴露出了壹些弊端。

1.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嚴重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的趨勢,2004年尤其明顯。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壹是近年來美元不斷對外貶值,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於是也跟著貶值,相對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存在壹定程度上的低估。這在壹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順差不斷擴大;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了外商對我國的投資,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資金流入,使我國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快速擴大。我國國際收支項目中不斷擴大的“雙順差”,加劇了我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尤其是美國與歐洲,屢屢對中國挑起貿易之戰。

2.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挑戰

受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的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在近幾年增長極其迅速,僅2004年就增長了2067億美元,增幅達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711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造成了我國貨幣投放的過快增加,2004年出現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抑制國內信貸投放過猛、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重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采取在公開市場上對沖外匯占款的做法,對沖比率不斷提高,以至出現“無券可用”的情況,只能通過不斷滾動增發央行票據來回籠資金,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戰。

3.國際熱錢大量湧入

1997年以來的我國實質上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在促進我國出口和吸引外資發展的同時,也給國際熱錢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機。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大,國際上對我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上升,國際炒家通過各種途徑大舉進入我國,豪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的湧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為了進壹步加強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性,需要對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制度進行改革。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時機選擇分析

盡管2003年以來,歐美各國屢屢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但是中國政府頂住了壓力,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情況下進行匯率制度調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相對比較科學的。

1.國內條件分析

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條件是相對成熟的。首先,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勢頭,2004年的GDP增長率高達9.5%,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9.5%的增幅,這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奠定了紮實的經濟基礎。其次,經過壹年多的著力調控,我國經濟宏觀調控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先過熱的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進入相對穩健的狀態,通貨膨脹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物價水平降到了2.3%水平;第三,我國外匯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改革成效顯著,如外匯管理逐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市場工具逐步推廣,各項金融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後的正常運行創造了市場條件。

2.國際條件分析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國際條件同樣趨於成熟。近來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加快和美聯儲的持續加息,從2001年開始的弱勢美元最近走向強勢。從今年1月份開始,美元對歐元、日元匯率開始大幅度升值。由於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匯率也隨即走強,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升值壓力減輕。這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緩解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帶來的外部沖擊。

-------------------------------------

研究現行匯率制度及正確認識人民幣匯率的波動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內容及其影響分析

(壹)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內容解讀

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改為參考壹籃子貨幣。即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壹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幹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壹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壹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壹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壹籃子不等於盯住壹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壹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壹改革特點集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所主張的“主動性”和“可控性”原則,既有利於政府對匯率制度靈活操作,又不至於引發匯率的過大波動。

這次改革的又壹重要內容,是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水平進行小幅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這壹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與上個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本日元對美元升值將近壹倍相比,我國政府頂住國際壓力,對進行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利於我國經濟金融穩定與持續發展。這壹特點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制改革中的“主動性”和“漸進性”原則。

(二)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的影響分析

這次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利弊兼有的影響,但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

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好處有:壹是人民幣升值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降低我國企業進口成本;二是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基本上處於薄利多銷的狀況,出口利潤的增長遠低於出口量的增長,實際資源轉移速度加快,這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利的。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商的人民幣收入相應減少,為了保持原有的利潤水平,其或是提高出口商品的國外售價,或是減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量,從而使貿易條件得到改善。三是有利於減少國際貿易磨擦。近年來,國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及其它貿易爭端不斷加劇,商品出口的國際環境惡化,人民幣升值使中國商品國外銷售價格提高,會在壹定程度上緩解這種狀況;四是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壹方面,人民幣升值降低了我國企業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的成本,有利於出口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技術升級。另壹方面,人民幣升值壓縮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利潤空間,促使企業減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五是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的跨國投資活動。人民幣升值節省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成本,使得國內企業更容易“走出去”;六是可以減緩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從而減少由外匯儲備過快增長而帶來的壹系列負面影響。

人民幣升值的不利之處有:壹是會在壹定程度上對我國出口貿易起到抑制作用。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靠價格取勝,人民幣升值削弱了很多商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從而影響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出口的抑制又會加大就業壓力。我國出口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了眾多的勞動力就業。人民幣升值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遠大於對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影響,壹旦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放緩,勢必造成就業壓力;三是人民幣升值會在壹定程度上減緩外商來華投資的增長速度,因為人民幣升值雖然會使已在華外資企業的資產增值,但卻會使準備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的投資成本增大。四是人民幣升值為已流入中國的國際遊資提供了獲利機會,並有可能增強國際遊資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從而加劇國際遊資的非正常流動。

綜上所述,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增大了我國匯率制度的彈性,更適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雖然由於人民幣的小幅升值,短期內會引起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和貿易量的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和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從而有利於我國對外貿易與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市場影響

壹、改革前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約

從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到這次匯率制度改革之間,人民幣匯率雖然名義上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實際上卻是壹種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從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出發,在資本趨於自由流動的過程中,貨幣政策只有同浮動匯率相配合,才能真正體現其有效性,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僅在短期內有效,從長期來看無效。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固定匯率制度的安排與我國貨幣政策之間的沖突日益明顯。特別是在此輪經濟過熱中,我國政府出臺了壹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幹預,其中主要運用了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從幾年前的“穩健”逐步轉向“適度從緊”。但是由於我國國民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和美元的持續走低等原因,使得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幣值的低估嚴重制約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壹)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

在開放經濟中,存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的矛盾,即“三元悖論”。此次匯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國選擇的是固定匯率與貨幣政策獨立性,對國際資本流動實施較為嚴格的控制。在壹國金融體系尚未完善,抗金融風險能力較弱的情況下,這種制度安排無疑是符合中國當時的經濟實際。然而,隨著我國加入WTO,在開放經濟的大趨勢下,伴隨著金融全球化、壹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加強,合法和違規的資本大量湧入,致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我國無法實現。事實上,在此輪經濟過熱的治理過程中,我國政府雖然穩定了人民幣匯率,但卻是以喪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為代價,對通貨膨脹的控制更多的依賴於行政手段,而不是貨幣政策。

(二)外匯儲備的激增對貨幣政策有效性和主動性提出挑戰

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源自於貿易順差和“熱錢”流動。由於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和國外“熱錢”的蜂擁而至引起了我國外匯儲備的激增。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為3423.4億美元,進口為3026.9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396.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是68億美元的逆差。截止到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上半年外匯儲備增加1010億美元,同比多增337億美元,其中僅6月份外匯儲備就增加200億美元,同比多增8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激增會導致貨幣供給的增加,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為了緩解外匯儲備增長而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央行不得不加大力度進行沖銷操作來阻止貨幣供給的增加,但這又會造成信貸收縮,進而增大人民幣利率上升的壓力,反過來又迫使央行買入外匯儲備,最終增加貨幣供給,導致央行試圖改變貨幣供給的努力會大打折扣。上半年,我國出現了“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在信貸收縮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M2, M2由國內信貸和外匯占款組成)仍然大幅增加,這說明央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受到了外匯儲備的幹擾,大大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其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

(三)利率工具的運用受到約束

在我國,由於固定匯率原因,利率政策手段的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之國際社會和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使得利率工具的運用受到約束:

1、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當我國上調(下調)利率進行緊縮(擴張)調控時,會導致資本項目的順差(逆差)。為了穩定匯率,央行在外匯市場上買入(賣出)外匯,從而增加(減少)了外匯儲備,進壹步影響到基礎貨幣的投放,在壹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果。

2、升值預期和跟隨美元的貶值導致我國出現大量貿易順差。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我國可以通過降低利率水平促使國內資金和國外短期資金外流,達到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目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過熱還未得到徹底解決,存在通貨膨脹壓力,降低利率有悖於宏觀調控的方向,以至於利率工具的運用面臨尷尬。

3、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存在,如果大幅提高利率會吸引更多的境外資金流入國內,增加外匯儲備,從而進壹步增大升值壓力。正是由於利率無法較大提高,且國內物價水平較高,致使我國實際利率水平較低甚至出現負利率現象。在國內金融投資品種比較少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又是持續低迷,於是各路資金追逐投資,尤其是房地產,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長期處於高位運行。

(四)“熱錢”流動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

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不斷加劇,大量“熱錢”通過各種合法及非法渠道湧入中國。“熱錢”的流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首先,“熱錢”的流入增加了外匯儲備,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從而削弱了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力度;其次,“熱錢”具有高度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它的快速流入流出會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巨大沖擊,因而加大了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的難度;最後,在我國股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勢必有大量“熱錢”進入房地產市場,這將直接影響我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效果。

二、匯率制度改革增強了貨幣政策有效性

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改變了匯率過於固定的狀況,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壹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匯率更具靈活性,增強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第壹,在“三元悖論”中,此次匯率制度改革使我國的匯率波動區間變寬,意味著我國在資本自由流動程度逐漸提高的背景下,通過放棄匯率穩定的目標而增加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參考壹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可以獨立的行使自己的貨幣政策,通過匯率杠桿對國際收支進行自動調節,改變了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因受多種因素牽制而被動行使貨幣政策的局面。

第二,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匯率可以根據市場供求狀況,不斷地進行微幅調整以平衡國際收支,使中央銀行的外匯幹預有壹定的調控空間,擺脫了為穩定匯率而在外匯市場上買入(賣出)外匯,從而被動的增加(減少)基礎貨幣投放的困境,提高了我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目前,人民幣的小幅升值,那麽出口將會適度減少而進口增加,這樣可以消化壹定數量過剩的外匯儲備,對於提高下壹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效力有很大幫助。

第三,浮動匯率制下,調解利率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匯率波動來進行反向平衡,從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當我國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上調利率雖然會造成資本項目的順差而增加外匯儲備,但同時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影響經常項目,抵消資本項目的順差,從而平衡國際收支,提高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第四,靈活的匯率可以增加國際投機資本的投機風險,減少了國外“熱錢”的湧入,從而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壓力,降低了投機資本對我國經濟的沖擊。

----------------------------------------------

在現行匯率制度下如何防範金融風險,制定投資計劃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強勁,上半年GDP保持了9.5%的同比增長,CPI上漲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5.4%,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3.5%,成為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增長的主要原因。雖然銀行信貸在上半年偏緊,但基礎貨幣的增長遲早將轉化為銀行貸款的增加,如果貨幣供應繼續寬松,商業銀行釋放貸款的能力將迅速恢復;同時,國際原油和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造成的對下遊產品漲價的壓力,這將在壹定程度上阻止投資增速下降和糧食供給增加等因素導致的物價漲幅回落。由此可見,我國經濟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

本次人民幣升值2%,對我國經濟來說是壹項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的通貨膨脹壓力。鑒於此,短期內我國的貨幣政策應以 “穩健”為主基調,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對國民經濟進行微調,在保持或促進經濟和物價穩定、改善和升級中國經濟結構、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短期內不宜對利率水平進行調整,以免引起宏觀經濟的波動。但可以從利率結構下手,達到調控我國國民經濟的目的。這壹思想已在上半年央行的工作中有所體現。接下來我國政府應繼續貫徹這壹思想,適當調高短期利率,以抑制投資過熱和投機資金的流入;同時維持中長期利率的穩定,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第二,在信貸方面,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增加信貸的投放,改變上半年信貸偏緊的局面:

1、繼續嚴格控制投資過熱行業的資金供給,謹防物價反彈,穩定國民經濟;同時,對於資源能源消耗和高汙染行業也要在信貸資金方面進行抑制,優化我國經濟結構。

2、對於有成長性、可持續發展性的行業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重點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符合我國經濟結構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優質企業對外債的依賴程度,從而減輕由於外匯儲備增多所帶來的基礎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

第三,目前,在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下來了,凈出口拉動力也會因升值而隨之減弱,那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任就落在消費身上。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擴大內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應該承擔培育消費動力的重要責任。此前,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針對房地產行業過度投資和投機性炒房進行調控,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結構調整,從當前的結果來看,在過度投資和投機性炒房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時,個人住房消費也受到了打擊。所以,下壹階段貨幣政策工作應在繼續對投資型住房實行嚴格控制的基礎上,給予自住型住房適當的支持,達到刺激內需的目的。

另外,本次匯率制度改革,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較為復雜,壹方面,由於升值幅度較小,國外投機資金預期人民幣將有壹個升值周期,於是大舉進入我國,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另壹方面,壹些投機資金會獲利了結,撤除房地產市場。在綜合影響很難確定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應密切跟蹤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隨時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來熨平國際資本流動給房地產市場造成的波動,以促進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