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余姓的名人

余姓的名人

余善(東越).余祭(春秋吳國).余眛(春秋吳國)

余昭元(晉).余良(唐).余懃(唐)余深(北宋).

余端禮(南宋)余齊民(南朝宋)余天錫(北宋)

余靖(北宋).余玠(南宋)余復(南宋)余闕(元)

余有丁(明)余繼登(明)余煌(明)余祥(明).余子俊(明)

余正健(清)余國柱(清)余日清(晚清)余朝貴(清)

余棟臣(清)余甸(清)余象鬥(明)余應桂(明)余曰德(明)余懋學(明).

余懷(清)..余三勝.余紫雲.余叔巖(清)余洪元(清末民初)

余昭常(清末)余聯沅(晚清)

當代

余紀忠、余日章、民國)余日宣(民國)余占鰲(民國少將)..

余秋裏(開國中將).余漢謀(民國上將).余光中.余立金(開國中將).

余程萬(民國抗日中將)余連發(民國上將).余祿慶(民國中將).余伯泉

(民國上將).余天雲(革命軍長).余俊賢、余政憲、余成斌(開國少將).余錦源(民國中將).

余述生(開國少將).余光茂(開國少將).余品軒(開國少將).余非(開國少將)

余洪遠(開國少將).余潛(開國少將).余連發(陳水扁時期上將)余明(開國少將)

余克勤(開國少將)余積德(開國少將)余國禎.余魯生(少將)..余嗣貴(開國少將)

余光文(開國少將).余致泉(開國少將).余少傑..余方方(少將).余啟佑(民國少將)

余仁美(民國部長).余輝庭(民國少將).余躍龍(民國少將).余加剛(少將)余欣榮.

余元輝余子武().余家菊.余傳韜.余斌.余澤蘭余思遠.余伯陽.余東升.余秋雨.余華.余夢倫.余永富.

余男.余世維.余逸鶴.余天達.余傑.余國春.余建煊..余秋.余東璇.余彭年.余嘉錫.余澤鴻.余旭.

余國琮.余英時.余家國.余永定.余錦旺.余少群.余國森.余偉國.余文樂.余任天.余傳玖.余泱漪.

余澤嵐.余熙.余震彥.余家國.余良晨.余少華.余德輝.余蔚平

〖余姓四言通用聯〗

名高四諫;  道就單車。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聯

靈鼉負閣;  釣魚列屯。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聯

尤溪余氏

余姓的入閩定居有來自不同時期和不同世系。有西漢武帝時期隨漢軍入閩鎮壓閩越王後裔叛亂的陜西、四川壹帶余姓將士。五代梁大通二年(528年),有余烈入閩為官,其家屬隨遷定居建陽,後裔分遷至古田、尤溪、莆田等地定居。唐總章二年(669年),有河南余姓將士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平定閩粵界壹帶山民暴動,後定居於閩南、福州等地。另有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余青由泗州下邳到建陽為縣令,後舉家定居於五夫籍溪(今武夷山市五夫鎮),其後裔分遷沿閩江各縣及福州等地。據考,入閩余姓大部分源於余姓發祥地泗州下邳。

據尤溪余姓各宗譜及《福州姓氏誌》考究,尤溪余姓大都源於杉洋余姓世系。入閩始祖為唐開元間由泗州下邳入閩任建陽縣令的余青。其長子余煥於唐天寶三年由建陽遷古田縣杉洋鄉(今杉洋鄉杉洋村)定居立祠。余煥四世孫余錫於北宋初,由古田遷侯官縣興賢裏定居。余錫之裔孫余廿四,於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由侯官(今閩侯縣)入遷尤溪五十都定居,為余姓最早入尤的始祖。另載有明永樂間由大田廣平(時為尤溪四十八都)入尤的八字橋鄉余姓,還有清嘉慶間由永春入尤的聯合鄉余姓。這是尤溪余姓的3個主要支系。還有因婚嫁等原因入尤的散居縣內各村的余姓。

(壹)由閩侯入尤定居

新陽鎮上井、龍益、林尾、文山,管前鎮管前、西溪口、南華、真地,西城鎮東村、湆頭,梅仙鎮梅營余姓

新陽鎮上井村余姓始祖余廿四,於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由侯官縣入遷尤溪五十都萬人莊(今池田村所在地)謀生,於鹹平五年(1002年)定居於踝口(今上井村西洋厝後)立祠建祖。余廿四生4子,長子余卅壹於南宋末或元初,分支定居於上井村龍身侖,建祠堂曰“種德堂”;次子余卅二分支至管前鎮南華山(今南華村)定居;三子余卅三分支至當時縣內的四十八都(明嘉靖間析歸大田縣)萬宅村(今大田廣平鎮萬宅村)定居;四子余卅七分支五十都洋頭院後(今龍益村)定居,其後裔余原益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在龍益村立祠建“龍溪堂”。其後,有余卅七後裔遷往鎮內瓷廠村楊厝寨、雙鯉村,還有城關鎮,以及西城鎮湆頭、東村等村定居。

新陽鎮林尾村余姓始祖余鴻倫為余廿四之十三世孫,約於明中葉由上井村入遷定居。其後又有余卅壹“種德堂”裔孫由上井遷至新陽鎮文山村,管前鎮西溪口村、真地村,西城鎮麻洋、東村,梅仙鎮梅營等村定居。

管前鎮管前村余姓始祖余伯六為余卅壹裔孫,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上井分支遷當時的三都館前(今管前村)定居立祠。其後,有裔孫分支至南華村定居。

西城鎮鳳元村余姓始祖余富七,約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上井遷至當時四都大坑村(今西城鎮鳳元村前洋自然村)定居。其後裔孫遷至湆頭村定居。

梅仙鎮小蕉、源湖、登第,聯合鄉嶺頭,臺溪福廷坑余姓

梅仙鎮小蕉村余姓始祖余紹七,為入尤始祖余廿四的三子余卅二裔孫,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由當時縣內四十八都萬宅(今大田縣廣平鎮萬宅村)坑嚨頭自然村,入遷九都上董山(今梅仙鎮南洋村董山自然村)定居。其十幾代後裔(名不詳)由董山遷至小蕉村定基立祖。小蕉余姓後裔(名不詳)於民國初(1913年左右)入遷十都源湖(今梅仙鎮源湖村)定居。

梅仙鎮登第村余姓始祖(名不詳),為小蕉余姓後裔至登第入贅後定居。

聯合鄉嶺頭村余姓始祖(名不詳),於清順治間由梅營彭坑自然村入遷定居。

臺溪鄉福廷坑村余姓始祖余富八,為新陽鎮上井村余卅壹次子。約於元中期先由上井入遷阪面蔣坑村米蘿石自然村下坑洋定居,後轉遷入福廷坑橫洋自然村定居立祠,至今傳35代100多人。

(二)由大田入尤定居

八字橋鄉坑頭村余姓始祖余鐘孫,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由當時縣內四十八都(今大田縣廣平鎮)入遷二都梨樹坑頭(今坑頭村)定居立祠,今蕃衍人口近2000人。

(三)由永春入尤定居

聯合鄉聯南村余姓始祖余長演(字光疇,號廷演),約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由永春二十都洋上鄉(今桃城鎮洋上村)至聯合塔兜街做糕點生意謀生,後定居於聯南村。廷演生四子:文就(之房)、文接(亨)、文續(利房)、文福(貞房)。其後有裔孫分支定居聯東村、梅仙源湖村。

(四)由江西入尤定居

洋中鎮官洋村余姓,由江西入遷定居於該村後岬自然村。入遷年代及源流具體地點不詳

全縣其他各鄉(鎮)均有數量不多的余姓人口,在數人至40余之間。

(五)新陽鎮上井“種德堂”祖余姓遷移

新陽鎮上井村余卅壹“種德堂”祖余姓,民國及以前各個時期有後裔分別遷往省內順昌縣、安溪縣、漳平市、仙遊縣,以及廣東省湛江市等地定居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有裔孫余作團於1950年遷往沙縣富口鎮巖地村定居;其後有余時波、余生森、余生來等遷往沙縣富口鎮所在地定居;余天沛等遷往閩侯縣甘蔗鎮化龍村定居;余作煉退休定居廈門市;余生初退休定居山東省濟南市,其長子余江旅居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次子余捷旅居墨西哥。

(六)新陽鎮龍益“龍溪堂”祖余姓遷移

新陽鎮龍益村余卅七“龍溪堂”余姓裔孫有遷居於沙縣的。

(七)梅仙鎮小蕉村余姓遷移

梅仙鎮小蕉村余姓裔孫,於民國時期有8戶遷往三明市定居,並有裔孫遷往邵武市定居。

尤溪縣名人 姓名 出生地 學歷、職務 任職時間 余瑄 尤溪縣 貢生崇明縣丞 明 余大器 尤溪縣 貢生 明 余辟 五十都上井村 特奏名進士,任南昌府太守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 余琮 五十都上井村 歲貢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余向宸 五十都上井村 歲貢 清嘉慶間 余向陽 五十都上井村 恩貢 清同治三年(1864年) 余榮 三五十都上井村 歲貢 清同治間 余起鵬 五十都上井村 貢生 清乾隆卅三年 余起鳳 五十都上井村 貢生 清乾隆廿年 余飛鳳 五十都上井村 貢生 清 余德培 西城湆頭村 敕封大總 清 余洪年 西城東村 貢生 清 余洪教 西城東村 貢生 清 余坤賜 管前鎮管前村 進士 清乾隆間 余作欽 新陽鎮上井村 財政部督察 中華民國 余清福(1751~1810),清代福建尤溪縣池田鄉洋頭村人。余清福是小腔戲的創始人。

余有本(1949—1972年)西城鎮東村村人,中***黨員。1968年4月應征入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817部隊副排長。1972年12月2日在河北唐山建房中,因房屋倒塌犧牲。1972年12月2日,解放軍總政治部追認為烈士。

余天勛(1957—1975年)新陽鎮林尾村人,1974年1月應征入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崇安844部隊66分隊戰士。1975年10月15日,在武夷山因翻車犧牲。1975年10月26日,解放軍總政治部追認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