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為什麽元宵節不放假 元宵節假期什麽時候取消的

為什麽元宵節不放假 元宵節假期什麽時候取消的

導讀:元宵節這樣熱鬧的日子,團圓的日子應該放假呀,為什麽元宵節不放假呢?自小就認識元宵節,但是元宵節卻沒有假期,這對學生來說還沒有那麽大影響,但是對上班族來說元宵不放假就失去了和家人壹起吃湯圓和元宵的機會。那麽,元宵節假期什麽時候取消的,元宵節放假安排何時沒有的呢?和我壹起去了解下吧。

為什麽元宵節不放假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為了和國際接軌,跟上世界的大步伐,加上方便制定預算等別的考慮,孫中山在民國成立的第二天下令改用西歷(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壹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1月1日是陽歷新年,為元旦。

但是,中國舊歷新年也叫“元旦”或“新年”,為了讓陽歷新年和舊歷新年能區分開來。

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夏節(端午)、秋節(中秋)、冬節(冬至),其中沒有元宵,也沒有現在的法定假日清明節。

但舊歷傳統幾千年,元宵還是要過,不可能壹下子說改就改,所以民間繼續沿用舊歷,按照舊歷過元宵傳統節日。

而政府也在按照陽歷設立壹套節假日體系,如10月10日設為國慶、1月1日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紀念日、後來的國際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等,官方和民間各行其是,形成二元歷法體系。

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之後,下令將陽歷定為國歷,廢除舊歷,用農歷傳統節日不放假、契約合同用舊歷簽訂沒有法律效力等強行要求全國人民過陽歷。

為了減少推行陽歷的阻力,傳統習俗雖然不按農歷放假了,但並沒有廢除,而是把節日挪到相同的陽歷日期,比如1月1日放三或五天過春節,1月15日放壹天過元宵。

然而,陽歷的1月15日可能並沒有圓圓的大月亮,即使在這壹天按照以前的習俗慶祝,吃湯圓、元宵等,也沒有之前的味道,百姓們過起來不得勁,私底下還是按照舊歷過,導致春節都少有人工作。逼不得已,1934年初,國民政府不再強制要求廢除舊歷,陽歷和陰歷二元並存。

新中國成立之後,繼承了民國節假日體系的二元結構,先是設立10月1日為國慶,又根據民國的官方陽歷紀念日調整了元旦、植樹節、婦女節、國際勞動節、春節等節日。

1949年12月,政務院出臺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後簡稱《放假辦法》),將元旦(放1天)、春節(放3天)、五壹(放1天)和國慶(放2天)四個節日設為全國公休。

春節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唯壹法定節日,其部分過節習俗如祭拜活動、燃放鞭炮(危害)、大吃大喝(浪費)等長期受到批判。到了上世紀60年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順應革命形勢,根據群眾的要求連春節也不放了,其他節日包括本來就不放假的元宵,更是無從談起。

1999年,第壹次修改《放假辦法》。當時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專家們提出可以通過挪用周末調休形成黃金周,讓大家集中時間花錢,好拉動GDP。所以這次只是增加了放假時間,五壹、國慶、春節都各放3天,通過周末調休實際上各放7天形成三個黃金周。

後來,因為黃金周帶來了交通壓力、旅遊亂象等各種問題,加上壹些專家提出現行節假日放假制度缺少對傳統文化習俗的重視,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提出了調整方案:取消五壹黃金周,增設端午、清明、中秋節為法定假日,各放壹天。

而在這個過程中,元宵節本來是有機會入選的,在當時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進行的網絡調查中,收到的有效答卷105688份,在增加的傳統節日的選擇上,95.73%的受訪人主張中秋節應該放假,其他的依次是清明節58.31%、元宵節45.62%、端午節43.57%、重陽節12.30%。

元宵的呼聲雖然比端午高,但還是被端午刷了。這是為什麽呢?原因有三個,壹是說研究小組認為這次修改已經增加了1天放假時間,壹年放11天已經夠多了;二是元宵距離春節太近,春節才放假,元宵又放假不太合適;三是雖然中秋和國慶日期距離也近,但中秋的影響力更大。

從此,清明、端午、中秋、春節就成為最為人所知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而這次大調整,元宵沒能成功上位,從此它的地位就更弱化了。至於2013年的第三次修改,僅僅只是把春節假期從除夕到初二調成從初壹到初三,元宵還是沒有放假的份兒。所以說現在人們過元宵節都是不放假的了。

元宵節假期什麽時候取消的

元宵節從民國時期就開始不放假。

從漢代至清代,元宵節皆有假日。宋代的元宵賞燈持續五天,而明代從正月初八持續到正月十七,清代則改為三天。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壹項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放棄傳統的歷法,而改用公歷,公歷就是西方的格裏高利歷,改用公歷以後,法定節假期也變化了。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期的做法是,把農歷的幾月幾日的節日,挪到公歷的幾月幾日,比如現在日本人的新年是在公歷的1月1日,而元宵節則是在公歷的1月15日。

因為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而公歷是陽歷,陽歷是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的,不反映月球的運動變化,公歷的15日,不能確保天空中的月亮壹定是滿月,而農歷的十五日,天空中的月亮壹定是圓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洋政府采取了公歷與農歷並行的制度,還確定了把四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的決定,這四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和冬至,正月初壹的新年是春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夏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秋節、冬至日那壹天則是冬節,正如北洋政府內部法令中所說的那樣,“以陰歷(農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壹日。”

北洋政府內務部於1914年1月23日,將這項法令頒行全國,從此以後,中國就確立了以公歷和農歷節假日並存的二元制節假日體系,公歷有陽歷的假日,農歷有農歷的假日,這在世界各國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節假日體系,說明中國人並沒有放棄自己發明的歷法。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做這項決定的時候,沒有把元宵節作為法定假日,所以在後來的歷史時期,也就形成了元宵節不放假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