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2012重慶中考古文中重點句子及翻譯{論語十則。桃花源記。三峽。記承天寺夜遊。馬說。送東陽馬生序。。。。

2012重慶中考古文中重點句子及翻譯{論語十則。桃花源記。三峽。記承天寺夜遊。馬說。送東陽馬生序。。。。

《論語十則》

第壹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桃花源記

第六則:取長補短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則:取長補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壹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誌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桃花源記》

晉朝太元年間,在武陵這個地方有個以捕魚為職業的人,有壹次,他沿著壹條溪水劃船行駛,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壹棵雜樹,散發著清香的草又鮮艷又美麗,落下來的桃花瓣散亂在地上。漁人感到很奇異,就再向前行駛,想走完這片桃樹林子。

桃樹林的盡頭,是溪水的發源地,壹到就看到壹座山。山腳下有個小洞,好像有點發亮。漁人就棄船登岸,從洞口摸進去。開始極狹窄,只能通過壹個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感到開闊明朗。只見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那裏有肥沃的土地,優美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到處可以聽到。眾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男男女女的服裝,完全和外面的人壹樣。老人和孩子全都愉快的自在逍遙。他們看到漁人,就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裏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有人就邀請他到家裏去,擺酒、殺雞、做飯請他吃喝。村裏聽說來了這樣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上代因為逃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斷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居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壹件壹件地全都給他們說了,他們都驚奇感嘆。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的家裏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漁人在洞裏停留了幾天,才告辭回去。洞裏的人囑咐他說:“不能對外面的人講這裏的情形呀。”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經過的路,處處做上標記。回到郡裏,漁人就到太守那裏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去,尋找先前做好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條道路。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個清高的人。他聽說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尋找,沒有實現,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後就不再有去尋找桃花源的人了

小石潭記

從小丘向西走壹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裏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壹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壹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坻.嶼.堪.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碧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沒有任何依靠。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呆呆地壹動不動,忽然向遠處遊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壹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淒清很少有人來。使人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寂靜而且幽深,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裏的環境太淒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壹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壹個叫做恕己,壹個叫做奉壹。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壹起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壹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裏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三峽

在七百裏長的三峽,兩岸群山連綿,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壹樣,遮蓋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急於傳達,有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大約有壹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長風,也不如它行得快啊!

到了春冬的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樹林山澗壹片寂靜。經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聲調非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馬說

世上有伯樂,這以後才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裏受到埋沒,跟普通的馬壹同死在馬廄裏,不以千裏馬著稱。

日行千裏的馬,吃壹頓有時能吃盡壹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裏馬日行千裏的特點來餵養它。這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吃不飽,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和壹般的馬壹樣尚且不可能,怎麽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裏馬的方法,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鳴叫但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起馬鞭面對千裏馬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能識別千裏馬吧!

送東陽馬生序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家裏窮,沒有辦法找到書來讀,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歸還。天氣很冷,硯池裏的水結成很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屈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了,(趕緊)跑去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有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書籍。到成年的時候,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名人跟我交往,(我)曾經跑到百裏之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那位)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屋子,(他)並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他的)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恭敬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呵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壹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還能夠有所收獲。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冒著)隆冬凜冽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皮膚凍裂了(我)還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役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替我)蓋上,過了很久,(我)才暖和過來。寄居在旅店主人那裏,每天只能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店的同學們都穿著華麗的衣服,頭戴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

嶽陽樓記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麽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壹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遊,時而潛遊;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裏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嶽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麽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麽,什麽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壹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出師表

 臣諸葛亮上言: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有完成壹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誌的將士在疆場上舍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誌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皇宮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宮吏都是壹個整體,對他們的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人而有什麽差別。如果有營私舞弊、違犯法律和盡忠行害的人,陛下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誌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征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壹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壹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將士才幹高的差的、隊伍強的,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壹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嘆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費祎,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麽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壹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只求能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面前有什麽名氣。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裏來訪問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為他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壹年了。先帝(劉備)知道我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任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擔心不能將先帝的托付的事情辦好,有損先帝的聖明。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準備充足,應當鼓舞並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曹魏,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的本分。至於對政事的斟酌興廢,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重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聖德的忠言,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真考慮國家大事,征詢治理國國的好辦法,聽取正確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如果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就要辭別陛下遠行了,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麽

曹劌論戰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拜見。他的同鄉說:“都是得高官厚祿的人,又為什麽要參與呢?”曹劌說:“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於是上朝去拜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什麽應戰呢?”莊公說:“衣服、食品這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專有,壹定拿它來分給壹些臣子。”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沒有遍及於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的。”莊公說:“用來祭祀的牛、羊、豬、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壹定憑著壹片至誠,告訴神。”曹劌回答說:“這點兒小誠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會賜福的。”莊公說:“輕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於明察詳審,壹定依據實情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壹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壹仗。要打仗,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莊公同他***坐壹輛戰車。魯國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作戰。莊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曹劌說:“不行。”齊國軍隊敲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進攻了。”齊國的軍隊大敗。莊公準備驅車追去。曹劌說:“不行。”於是向下觀察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了望齊軍,說:“可以了。”就追擊齊國軍隊。

戰勝了齊國軍隊後,莊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壹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滅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是不容易估計的,怕有伏兵在哪裏。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追擊齊軍。” 贊同0| 評論 2012-4-23 10:53 liuyue951918 | 二級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壹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壹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誌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壹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麽?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麽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壹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壹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妳怎麽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 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麽就知道後壹代不如前壹代呢?”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誌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譯文 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雕謝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41、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壹句話可以奉行終生?”

孔子說:“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 子夏說:“做官有余力時就去學習,學習能夠遊刃有余時就去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