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魚是壹種生活於距今約3、6億至4、3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生活於4億年前泥盆紀時代的鄧氏魚,是人類已知盾皮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它的存在比陸上第壹只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75億年。鄧氏魚頭部有甲狀包裹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顎脊椎動物之壹。
鄧氏魚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古代鯊魚、頭足類(鸚鵡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類,都是它的食譜。擁有如此旺盛食欲的鄧氏魚,卻壹直經受著消化不良的困擾,在發現的化石周圍,經常能發現壹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魚的殘骸。同時,也能發現壹些鄧氏魚從胃部反芻出來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比如其他盾皮魚類的頭甲和軟體動物的碳酸鈣質的外殼等。研究證明,鄧氏魚可以在五十分之壹秒的時間內迅速地張開自己的嘴,然後快速將獵物吞入口中,幾乎很少有魚類能夠逃脫這種強有力而且快速的咬合。對於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來說,既擁有強壯的力量,又擁有快而準的速度,是非常困難的。鄧氏魚的牙齒在閉合的壹瞬間,所有的力量都會瞬間聚合在牙齒前端極小的區域內,每平方厘米可以產生高達5300公斤的咬合力。在壹般情況下,壹名體重63公斤的女性,當她腳穿鞋根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腳上時,產生的壓力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現存物種中咬合力最強的是美洲鱷,咬合力可以達到963公斤,但這與鄧氏魚的5300公斤的咬合力實在無法相提並論。而另外壹些動物,如人的咬合力為77公斤,狗的咬合力則只有57公斤。
從事此項研究的美國菲爾德博物館魚類館館長威斯特尼特說:“壹條巨大的大白鯊的咬合力可能也只有鄧氏魚的壹半。這使它加入到了地球上存在過的最強的撕咬者行列,如美洲鱷和霸王龍等。”
研究鄧氏魚的安德森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在我們研究動物化石的過程中,機械工程學原理是多麽的重要。我們事實上不可能看到這些動物進食或者撕咬,但我們通過檢測這些保存的化石並將它們復原,來合理推測這些動物當時可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