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號,也就是昨天,馮小剛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小格期待已久,開心地買了早場票,幫妳們先鑒定了壹把。
在140分鐘觀影結束後,小格想說,雖然並不贊同“《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這種粗暴的說法,但是電影絕對值得壹看。包括前期宣傳中反復提到的圓形畫幅和範冰冰的演技爭議,看完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和老搭檔劉震雲的第3次合作,原著是劉震雲第壹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講述壹個戴綠帽子女人的洗冤錄,為了證明“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搭上了壹輩子。
馮小剛的 “任性”之作,起碼畫面美到我了
這壹次馮導把《我不是潘金蓮》搬上銀幕,不僅玩起了畫幅的遊戲,還在攝影構圖上下了大功夫。英文標題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我不是包法利夫人)意味深長,看似是為了糾正壹句錯誤的話,實際上又打起了官場的擦邊球
兩小時二十分鐘的電影時間很長,但每段切開來都有亮點。
上映前,畫幅的使用已經是個被炒翻的話題。電影中,馮導主要使用了圓形、正方形和正常畫幅。
說起畫幅的變化,其實這並不是馮導的原創。《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三段故事,三個年代分別用三個畫幅表示。《山河故人》中賈樟柯也用三種畫幅來表現過去、現在和未來。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我不是潘金蓮》中,圓形畫幅的使用,難度可要大不少,對構圖的要求更高。三種畫幅之間的切換,是根據地點而變換的。北京的場景多為方形,農村的多為圓形,最後壹段則為正常畫幅。
很多人可能會不適應這種實驗性構圖。但實際上從觀感上來講,遮罩的確可以粗暴地抹去很多雜亂的信息,強行將視覺的焦點集中在畫面中心。
而這次的攝影構圖,馮導也是費了許多心思。圓形畫幅中的中遠景,體現出壹種水墨意境般的美感。
這其實是三個方面造成的。第壹,取景地自然景色美。獨具特色的徽派建築,小橋流水碧波蕩漾,以及煙雨籠罩下的朦朧潮濕感,自然景色美是畫面美的基礎。而人物選用中遠景也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畫面的整體感。
第二,構圖講究。黃金分割點、對稱構圖等這些術語早已經被說爛了。但要把這些運用在實際中,拍出來的畫面要美還是需要有點天生的審美觀。影片中,除了出現最多的對稱構圖,比如圓形畫幅中左右對稱的門、上下對稱的倒影等,還有前景的遮擋也使用很巧妙。給攝影師加個雞腿。
第三,調色。去影院看壹看,就能感受畫面的色彩以及所謂的“水墨意境”是壹種什麽樣的感受了。在我看來,講述李雪蓮上訴這樣壹個真實的故事,卻用了美到失真的色彩,這也是壹種強烈的對比。
同樣給人強烈對比感的還有整部影片的配樂。鼓聲是用得最多的壹個樂器。在故事情節轉場的時候,部分畫面還配上了弦樂。
充滿節奏的打擊和突兀的婉約音樂,像極了各種角色齊聚壹堂的戲臺。《我不是潘金蓮》講了壹個很真實很現實的故事,但同時它又是壹場荒誕的戲。
壹個女人和28個男人的故事
在定下範冰冰出演這部“純女主戲”時,很多人擔心範爺能否撐起這部影片,在吃瓜群眾的眼裏她身上貼著“花瓶”的標簽。
“如果用壹個大家都覺得好的(演員),那麽這部電影的成功和她演得好跟我有什麽關系?但是如果在我的指導下,妳們覺得不好的演員能演好,才能表現我的實力對不對?”
馮導“小剛炮”的稱呼不是白來的,他早期回應這個問題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段話中有著太多的含義。
因為圓形遮罩的原因,電影大都用中景 、遠景這種畫幅來呈現。這讓演員的表演都需要經過精心設計。除了面部表情,演員們的肢體語言也尤為重要。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李雪蓮的走路、穿衣方式,甚至肩膀的角度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還嘗試著講帶著口音的臺詞(Maybe 這個臺詞會讓妳不適)。好在,範爺憑借這部影片拿下了國際性的獎項。
雖然,電影中範爺有著絕對的戲份。但是,出現在她10年上訪路中的28個男演員都很出彩,而且取的名字也有著特殊的含義。
因為法官王公道的壹次開庭,才讓李雪蓮走上了10年的上訪之路。兩人也算是就糾纏了10年,他見證了整個事件的發展。如果說,之前大鵬的作品都是為了搞笑,這部電影他來真的了,在壹群老戲骨中,他的戲份也是可圈可點的。
跟李雪蓮有感情糾葛的趙大頭(郭濤),是她上訪路上的壹個助力,也是壹個疙瘩。重要的是石頭爸和範爺還有船(chuang)戲。
十年後升了官的賈聰明審判長。看完《追兇者也》後,老覺得張譯自帶搞笑色彩,這次的角色他又幹了傻事。雖然戲份不多,但是起了劇情推動的效果。
還有來搞笑的範偉大爺。
張嘉譯、於和偉、李宗翰、劉樺、高明、還有李晨(壞笑),裏面能說的男演員太多了!!!妳們自己去認臉吧TT-TT(噗通壹聲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