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技術的力量

技術的力量

拿破侖三世,拿破侖的侄子和繼承人,是壹個很有個性的皇帝,他奢侈而傲慢。

150多年前,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富和尊嚴,命官員給自己做了壹頂鋁冠,成為轟動壹時的新聞。

舉行盛大宴會時,他有壹套特制的鋁制餐具,而其他大臣只能用金或銀。

這就提出了壹個問題:鋁為什麽這麽貴?

按照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物以稀為貴,當然是鋁少了。但是開采鋁礦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找到大量的“鋁”。但是為什麽還是貴?

這時候妳初三的化學知識就派上用場了:鋁是壹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往往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鋁化合物的氧化作用很弱,鋁不容易從其化合物中分離出來。

當時鋁缺乏的原因不是開采困難或地球上鋁含量低,而是提煉技術落後。

當美國的霍爾和法國的海倫特改進了提煉鋁的技術後,鋁變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便宜。

讓鋁制品通用廉價的本質是技術的力量。

其實妳可以看到各種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計算機,食品生產,醫藥。

其實有這樣壹個文明先進的社會,就是科技的力量。

Technology在英文裏是technology,technology也是這個詞,所以在西方世界的定義裏沒有技術和技術的區分。

技術或科學技術最全面最完整的定義是世界知識產權1977出版的《發展中國家許可證貿易手冊》。他是這樣定義的:

簡單來說,技術是解決問題的壹種方式。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和歐洲貴族有哪些相似之處?答案在哪裏都差不多,有最高統治者,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每個人都有貴賤之分,沒有民主。

但是這些系統為什麽會存在呢?在寫之前,我在網上查了壹下,別說答案了,基本上沒人問這個問題。唯壹與之相關的話題只有兩個答案。答案之壹顯然是混合體驗。另壹個回答不太滿意,說是因為農民個體經濟,地主制,官僚經濟。

三個答案可能有壹定道理,但問題是沒有抓住本質。那麽本質上是什麽原因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眾所周知,GDP和通貨膨脹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GDP是指壹個國家在壹段時間內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著名學者吳軍在他的著作《浪潮的頂峰》中說:在工業革命之前,東西方的人均GDP在大約2000年的時間裏都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但是,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壹旦工業革命發生,人均GDP突飛猛進。在歐洲,人均GDP在200年間增長了約50倍,而中國在短短40年間增長了10多倍。可以說,與工業革命相比,古今中外任何諸侯的成就都不值壹提。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古代的資源是比較稀缺的。因為只有有限的資源,想要過上優越生活的個體只能掠奪少量本應公平分配給所有人的資源。這些個人手中握有兵權,百姓弱小無力反抗,只能臣服於統治者任人宰割。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封建等級制度和歐洲的貴族制度。

而現在的文明社會呢?他們為什麽沒有這些?因為相比古代社會,現在資源相對豐富,妳想獲取資源。現在有很多種行業,妳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不需要沒有人性的掠奪和競爭。

換句話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發明了各種技術,解決了資源短缺的問題。這是第壹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很簡單。作為個人,他也可以擁有壹些最高統治者擁有的武器,比如槍。當被統治者能對統治者構成壹定威脅的時候,統治者就會軟硬兼施。

於是出現了更高級的文明。

在現代社會,妳會發現各種解決了現實生活中問題的先進技術。

通信技術——解決遠距離通信的效率問題。

電腦技術——解決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飛行技術——解決旅行中效率低的問題。

掃碼支付技術——解決支付的繁瑣問題

農業節水灌溉新技術——解決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為了生計、效率和公平,不得不解決這樣的問題。於是,技術誕生了。

技術的第二個原因是人類的好奇心。

猩猩和人類的區別比我們想象的要小得多。它們與人類的DNA相似度幾乎相同。幾歲的猩猩通過訓練可以擁有兩歲半孩子的語言能力,在某些方面可能會做得更好。

但這些知識都是在人類的訓練下完成的。

但是猩猩從來不說“為什麽”。它從來不問自己為什麽要學這些東西。它從未對人類生活是什麽樣子感興趣,也從未問過它是誰。

換句話說,黑猩猩沒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好奇心會引導人自發學習,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能夠解決難題,提出尖銳的問題。而不是遵守規則或者完成任務。

這時候,問題的解決方案——技術就誕生了。

那麽,個人如何掌握對自己有用的技術呢?答案是:虛心學習,思考,實踐。

首先,妳要保持謙虛的態度。為什麽社會上那麽多人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答案是他們不夠謙虛。他們覺得自己對整個社會體系有很好的了解,憑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可以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然而,真相打在了他們的臉上。

如果他們保持謙遜,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遠遠不夠,很可能是錯誤的。只要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很可能會努力學習,掌握對自己有用的技術。

接下來,就是學習。有壹個答案道出了當今學習知識的困境——“我們需要多少時間來學習?答案是終身學習。”

是的,這個社會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每天都在變。掌握壹件事是吃不了壹輩子的。如果是這樣,妳真的該醒醒了。

學習很重要,但思考同樣重要。只有通過思考,妳才能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整合和掌握更多的知識。

最後,練習。有壹句話特別好: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學會戰爭。真正的進步發生在實踐中。而且,書本上的知識在實踐中是有價值的。如果壹個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就是無用的知識——學以致用,那就沒用了。

實踐看似容易理解,但現在的社會往往忽略了,比如學校教育。

以前,編故事被認為是只有少數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而現在,至少在影視編劇領域,已經很少見了。他們用專門的專業團隊分析研究各種橋段情節,寫出觀眾喜歡的故事。

可以說是他們把藝術變成了技術。

中國的電影在很多方面已經不在好萊塢之下,比如投資,特效。為什麽能傳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的電影還是很少?原因還是技術問題。

此外,有人說人工智能的智能無法超越人類,但在物理學家梅奎茲·泰格馬克(Mayquez Tegmark)的《生命3.0》壹書中,他說智能只是運動的基本粒子處理信息的壹個特殊過程,沒有物理定律說不可能造出壹個各方面都比人類聰明的機器。

妳看,本質還是技術問題。

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問題都是技術問題。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喜歡閱讀壹些文學作品。我以為文學藝術中有很多東西是科學解釋不了的,比如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寧》中對愛情的解釋,大衛·科波菲爾對友情和人生目標的解釋。

但是現在,我已經覺得這些作家、畫家和其他藝術家在作品中的解釋什麽都不是,太主觀了。

利用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知道,愛情、友情、人生目標,本質上都是壹些大腦激素的問題。換句話說,也是技術的運用。

我相信,隨著人類願意鉆研各種技術,總的來說,我們的思想、制度、教育會越來越先進,從而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