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調研報告

“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調研報告

“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 調研 報告

壹、柴小學困生學習現狀分析

(壹)、學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

1、缺乏人生奮鬥和參與社會競爭的動力。

2、對學習改變命運缺乏信心。

3、不能獨立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對主要學科的學習缺乏興趣。

4、學習做不到專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師、家長輔導相對跟不上。

6、班集體意識和班級榮譽感較差。

(二)、“學困生”的在校表現

1、部分學困生有明顯的智力障礙。

2、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在知識結構上存在斷層。

3、學困生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較差,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轉化提高的辦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談話、輔導及與家長的溝通配合上。

5、對學困生的轉化大多數教師感覺有壹定的難度,但同時也能充滿信心。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通過觀察、詢問、調查,發現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但從 教育 教學角度來審視可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壹)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由於民辦學校的高收費體制,來此上學的都是家庭條件相當好的學生。也正是這種背景,大多數學困生由於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認為學習是壹種負擔,讀書是礙於家長的要求。因此,他們缺乏上進心,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或曠課去玩,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從沒想到提高自己。

2、學習意誌不強。學習的毅力和耐力較差,只有三分熱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由於學困生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處於被遺忘、被摒棄的角落,他們內心深處壹般都很自卑。認為自己不行,不願意接近教師,對教師缺乏信任或對老師懷有敬而遠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動提問和回答問題。太多的失敗使學困生常感到學數學很無聊、很枯燥,情緒低落、沈悶,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習缺乏自信心。

4、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學困生基礎差,知識脫節多,知識結構不完整。對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深入到實質。

5、 學習 方法 差、學習效率低。學困生沒有 課前預習 、課後復習的習慣,滿足於“餵壹口吃壹口”的學習方法。知識掌握只重視結論,生搬硬套,定勢強,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時也抓不住重點,成績低下,學習效率低。

6、認識水平低,思維不力。思考問題表面化,反映慢,表達力差。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所措,分析綜合能力差,概括力和 想象力 不夠,不能靈活運用知識。

7、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同學的講解上。依賴心理的存在,使之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解答問題習慣於壹步壹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學習時表現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創新和變通能力,影響了學習效果。

(二)外部原因

1、應試教育原因。目前,應試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趕進度,造成教師授課“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發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學校、家長對學生成績的期望值高,教師的應考思想會促使學生忙於大量的練習中,學困生始終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呈現加重的趨勢,再加上學科教學的重要性都在加強,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影響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升。

3、社會原因。由於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讀中專大學學費高、不包分配,就業難以及網吧,遊戲廳的吸引,加上學校、家長未給予及時正確地引導。“讀書無用”論又在悄然地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教師的原因。教師是科學知識的主要傳播者和學生邁向正確人生道路的引領者。他們的師德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和學生的成長。教師職業的辛苦、清貧以及“經商熱”的高漲等,致使部分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不進行必要的政治業務學習,講課敷衍了事,教法單調、乏味,內容安排上缺乏層次,沒有充分照顧學困生這壹弱勢群體;不註意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對學生的了解,滲透著個人的意識偏向,以教師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向和個性特征去認識學生,致使部分教師產生心理偏差,出現體罰、諷剌、挖苦學生的現象,嚴重地挫傷了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5、家庭的原因。現在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占有較大比例。家長壹方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另壹方面又過分地溺愛,造成了學生復雜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蠻橫的不良惡習,沒有吃苦耐勞、認真學習、幫助別人的意識,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教師的善意批評教育記恨在心;壹些家長認為對學生的教育認為是老師的事,不主動與教師配合,助長了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這部學生受到冷遇,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成績下降,淪為“學困生”。

6、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能及時從思想上解決,隨著時間地推移、問題的積累,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壹落千丈。

三、轉化 措施 及建議

小學學困生大部分是在小學階段智力潛能沒有得到很好開發的學生,其中很大壹部分是由於各種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發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發揮潛能的條件,這些學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為傑出人物(英國對20世紀為世界做出傑出貢獻的400人調查中,發現其中60%在中小學時是學生或學習困難生。我國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們為師者絕不能以差生甚至於以“笨蛋”來歧視學生,要富有愛心,對其轉化充滿信心和希望。做到成功地轉化和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學生思想障礙,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自覺性

結合學科課堂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讓學生懂得學習的目的不在於升學,而是掌握知識,“本領”才會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

2、排除學生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強,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情感積累有助於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和進取心。

3、教師要加強學生學法指導,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進行 思維訓練 、探究性活動訓練,盡可能地讓學困生掌握較多的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善於調控自己學習過程和靈活應用各種知識的能力。

4、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新理念,積極評價,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正確認識學生,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教學中,註意創設問題情景,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降低坡度和起點,多復習回顧,重點處放慢速度,及時釋疑;教法上適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分層、測評分層、激勵分層等壹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因材施教。

5、學生家長和教師要端正學生人才觀、教學質量觀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必須把握好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困生學習信心不足或不穩定。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給予他們主動鍛煉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贊許和信任,都將會內化為學困生的自信心,壹旦成功或進步,會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就會更加自信,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我們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只有把好學困生的脈,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自信心,才能有助於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在他的求知空間裏得到和諧、健康、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