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DP平減指數衡量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CPI只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與服務的價格。
2、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並不是GDP的壹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但進口品卻影響CPI。
3、CPI是用固定的壹籃子產品來計算的,而GDP平減指數允許當GDP組成部分變動時,壹籃子產品隨時間變動。
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是用來反映經濟中物價總水平所發生的變動。而CPI是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衡量的是固定壹籃子的消費品的。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壹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壹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壹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主要特征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麽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汙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壹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壹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麽所得出的GDP數值的準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采納了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