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壹句是“人面不知何處去”。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關於此詩,有壹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唐時,博陵(指河北省安平縣)有壹青年名叫崔護,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準備來年再考。
清明時節,他壹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壹戶莊園,房舍占地壹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叩門,過了壹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裏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壹人出城春遊,酒後幹渴,特來求點水喝。”
女子進去端了壹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壹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裏,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她卻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註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默默回到屋裏,崔護也不住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
此後壹年,崔護沒有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裏壹看,門庭莊園壹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壹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叩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妳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妳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
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清明開始,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麽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妳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
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壹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擡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裏,我在這裏!”不壹會兒,女子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這個故事以及崔護的題詩後來衍生了壹個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來形容男女邂逅分離後男子追念的情形,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後世文人創作常用到這個典故。
比如晏幾道《禦街行》:“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再如袁去華《瑞鶴仙》:“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戲劇家歐陽予倩曾以這個典故為基礎創作了壹出京劇《人面桃花》,後來還被改編為評劇、越劇及影視劇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題都城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