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
傳統解釋:
1、古代釋無後為無子: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註釋文獻,它解釋:“於禮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繼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會指男子,就是“子女”並稱裏的子。後世長期繼承他的說法。把後解釋為子,是解釋為某個類型的後人,所謂傳宗接代。
2、現代也說成無子孫:20世紀知名學者楊伯峻《孟子譯註》的翻譯是:“孟子說:‘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舜不稟告父母就娶妻,為的是怕沒有子孫,〔因為先稟告,妻就娶不成〕因此君子認為他雖沒有稟告,實際上同稟告了壹樣。’”楊的譯文被其它的書采用。無子的結果是無孫,換個語詞說“沒有子孫”或“無子孫”,是繼承趙岐說法。
原文出處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古代寫法是繁體字,孟子這段話裏面,現代簡化字“後”的繁體字是“後”。需要註意:簡化字時代的“後”合並了繁體字時代的“後”和“後”,常規用法就是“後”的用法,而古代的“後”與“後”語義根本不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拼音為bú xiào yǒu sān,wú hòu wéi d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