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屬於伴奏樂器。
京胡就是胡琴,由琴桿、琴筒、弦軸、千斤鉤、琴碼、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構成,琴桿、琴筒都是竹制,琴桿置有千斤鉤,筒口蒙蛇皮,用馬尾弓拉奏。演奏時,坐姿,琴筒置於左腿正中央處,琴桿向左稍傾斜,左手持琴桿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夾於兩弦間拉奏。
由來:
京胡於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於京劇伴奏而得其名。京胡:原稱“胡琴”,最早也稱“二鼓子”。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其名也是因用於京劇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隨著京劇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弦樂器,已有200余年歷史。最早的京胡,不僅琴桿短,琴筒也小,為了能拉高調兒,還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軟弓子(不張緊弓毛)拉弦。
早期的京胡只有壹種規格,經過制琴師與演奏者長期的實踐,京胡發展為各種規格,以適應京劇音樂發展的需要。如今,中國的作曲家還為京胡創作了很多獨奏、協奏曲,京胡也從為京劇伴奏的角落走到了舞臺的中央。胡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紫竹京胡、染竹京胡和白竹京胡。
此外還有羅漢竹京胡和鳳眼竹京胡。早期的京胡,只有壹種規格,經過制琴師與演奏者長期實踐,根據京劇曲牌的不同,而發展為多種規格,創制了西皮、二黃、娃娃調和撥子等幾種專用京胡。放大了低調門京胡的尺寸,以適應京劇音樂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