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為鄰是壹個漢語詞匯,沒有下壹句。
拼音是yǐdé wéi lín。德:道德,鄰:鄰居。意思是與有德行的人為鄰居融洽相處、交往。要加強修養,講求道德,讓道德時刻駐留身邊,就像壹個“鄰居”壹樣。出自宋·範仲淹《奏上時務書》。“以德為鄰”的反義詞是以鄰為壑,意思是將鄰國當作溝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後比喻把困難或災禍推給別人。
相關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壹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
後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壹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裏,他在給家裏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裏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大學士張英要求家人以德為鄰,大度包容,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