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著急,這篇文章,幫妳解決!
首先,我們先弄清楚,調整參數的原因是什麽:
主要是因為「光照情況的不同」
我們調參數是根據光線來調的,大晴天,陰天,夜晚,室內光線需要的參數各自不同。反之,如果是在同樣的光線下,哪怕是拍不同的物體,通常也不用調整參數。(也有特殊情況)
調整參數的目的主要是:
1.「拍出曝光準確的照片」
2.「保證照片不會因為手抖而模糊」
第壹點很好理解, 就是不要過亮也不要過暗;
第二點也很重要,因為如果拍照的快門速度(曝光時間)太長,比如超過1/5秒甚至幾秒,很難保證在這麽長時間內手不抖,於是就會拍糊。
然而:參數的調整跟顏色是否鮮艷、通透;對焦是否準確等等都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需要調整的參數主要有三個, 「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 (ISO)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調整這些參數呢?
1-- 快門&光圈
快門速度和光圈是單反相機最基礎的兩個參數,也是初學者首先要知道的兩個術語。
快門: 所謂快門速度,通俗地講,就是按下快門鍵到拍攝結束之間的時間,也就是進光時間,時間越長,進光越多,照片越亮。專業地講,就是在按下快門,反光鏡翻起,快門葉片打開使感光元件感光,到快門葉片關上,感光元件停止感光,其中這壹段時間間隔叫做快門速度,簡稱快門。如上圖所示,1/40指的是快門速度是四十分之壹秒。
我們如果手持著相機超過幾秒,手很難保證不抖。所以長時間的曝光需要三腳架來固定。
而高速快門在拍移動的物體時有用。比如快速移動的運動員,或者動物。我們需要用1/1000甚至更快的快門,才能保證拍到他們相對靜止,否則就會因為他們在動而拍糊。
壹般來說,保證拍照不會糊的最低的快門速度被稱為安全快門。這個數字跟妳鏡頭的焦距有關,安全快門通常等於焦距的倒數;如果50mm焦距的鏡頭,安全快門就是1/50s,200mm的長焦則至少要1/200s才行。
這張圖就是高速快門下的遊泳運動員,快門速度應該快於1/1000s,所以不僅凝固住運動員的動作,甚至水花也是清晰可見的。
這張是典型的長曝光攝影,曝光時間應該在30秒。這段時間內,有許多車流經過,所以照片留下的是這30秒內車燈的軌跡,單獨的壹輛車變得看不見了。
(對不起這兩個例子我沒有找到自己的照片,這兩張圖是從網上搜的)
光圈: 通俗地講,光圈就是進光口的大小,進光口越大,單位時間進光越多,反之越小。如圖,鏡頭內,口徑可變的圓形通光孔,這個結構我們把它稱為光圈。如上圖所示,F11就是光圈值,數值越大,代表光圈越小,如下圖所示,F22要比F11小,請勿混淆。
快門與光圈的關系,好比水龍頭,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同壹時間(快門壹定),大口徑的水龍頭出水多(大光圈,進光多),同理,同壹口徑(光圈壹定),時間越長出水越多(快門越慢,進光越多),如下圖所示。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有些新手在使用M模式時,照出的照片壹片漆黑,因為在設定的光圈和快門下,進光太少,所以亮度極低,甚至看上去是黑的。
使用選擇:
大光圈,淺景深,背景虛化。同條件下提高快門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後均清晰。同條件下降低快門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註意: M模式下,判斷照片亮度是否與實際壹致的指標是下圖所示的曝光指示表,第壹張表示亮度過大,第三張表示亮度過低,第二張刻度值正處於0,表明照片與實際亮度相符,當然,根據不同需求,可自行選擇偏暗或偏亮。
比如這張照片,我用了f1.4的超大光圈,所以只聚焦在了筷子和包漿豆腐上,背景的燒烤架、肉甚至更遠的碗都變得非常模糊,這就是大光圈的作用。
同樣的位置,如果用f8以上的小光圈拍的話,不僅是包漿豆腐,背景的燒烤架和肉都會非常的清晰。
(不好意思選了壹張食物的……但是我壹下子真的只找到這張最典型)
總之,尤其拍近景的時候,如果要虛化效果好,就用大光圈;如果想把東西拍得特別清晰銳利(比如棚拍產品圖)就用小光圈。在光線特別好的時候,或者拍廣闊的風景,壹般也都使用小光圈。
大光圈還容易帶來以下幾個問題:
畫質沒那麽好,會容易發虛,不太銳利;逆光成像非常弱甚至有紫邊;四周有黑角。
反正,在白天光線好,又是拍遠景,用不上虛化的時候,可以適當把光圈調小壹些,追求更好的畫質。
2- 拍攝模式選擇
拍照前,我們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攝影模式,怎麽選擇模式呢?有哪些模式呢?請看下圖,每壹個單反相機上都有壹個圓形的小轉盤,這個小轉盤上的每壹個字母或圖形都代表不同的攝影模式,壹般M、A、S、P是所有單反相機都帶有的,這也是我們首先要認識且最常用的幾種攝影模式。
M:手動模式 ,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壹般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選擇M模式不僅可以感受專業攝影的樂趣,還可以進行特定拍攝。
A:光圈優先自動 ,用戶選擇光圈,系統自動選擇快門速度以達到最佳效果,該模式適用於需要經常變動光圈來實現對焦或變動景深的拍攝。
S:快門優先自動 ,用戶選擇快門速度,系統自動選擇光圈以達到最佳效果,用於鎖定或模糊動作。
P:程序自動 ,類似於全自動拍攝,快門速度和光圈均由系統自動調節,以達到最佳效果,適用於拍攝快照。
其他模式是相機設定的各個場景,不同相機提供的場景也有所不同,且並不常用,本文不再壹壹講解,建議初學者以M模式為主要學習內容。
3- 其他參數調節
ISO感光度: 感光度(ISO)就是對光的敏感程度。妳可以理解為可以理解為像是強行提高了照片的亮度。在光線不好的時候,即使光圈調到了最高,也可能達不到合適的快門速度,這時候就只能調整感光度了。
這壹功能主要用於輔助曝光,ISO值越大,感光越高,比如在室內或者陰天拍攝,光圈和快門調節無法滿足正常的曝光,就可以通過調節ISO來實現增強亮度,但是,ISO值越高,照片的噪點就會越多,所以,在比較明亮的室外進行拍攝,ISO越低越好,照片會非常細膩,總之遵循的原則就是ISO能低就低,盡量不要調高。建議晴天100或200,陰天200—800,夜晚手持、抓拍1600,上三腳架可用100.
比如這張照片,因為事實上光線非常非常暗,即使我把光圈開到了最大(f3.5),快門時間仍然超過2秒甚至3秒,這種情況下是無法拍照的,拍照肯定會糊,鐵手也不可能端著相機三秒鐘壹動不動。
所以我們只能調高感光度,我把感光度調高到了2000,終於快門時間降到了1/10秒,雖然還沒有到安全快門,但是勉強可以拍了。
(事實上我還調低了曝光補償,這個稍後說)
通常50-400都算作低感光度,400-1600算高感光度,1600以上就是超高感光度了。
前面說了提高感光度叫“強行”,它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圖片質量會降低,會有很多噪點,畫質會很差。壹般單反800以上,全幅機1600以上畫質就會極具降低。所以是壹個萬不得已的用法。
壹般來說,在光線足夠的白天,尤其是大晴天,感光度建議調到400以下,能保證畫質較好。
曝光補償
如果說光線真的非常暗,連調高感光度都沒有辦法保證安全快門。那還有壹個辦法就是調低曝光補償。
我們知道數碼相機都會自動計算怎樣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而降低曝光補償,就是把系統對於「曝光正常」的定義改變。如果我把曝光補償降低壹檔,那麽系統會認為壹張昏暗的照片就已經是正常了。
看回上面那張夜景圖,其實它的原圖亮度大概是左圖這樣的:
這本來應該是壹張曝光不足的照片,但是我把曝光補償降低了1.7ev,讓系統降低了它的標準,認為這樣的照片曝光就足夠了。我只能這麽做,不然的話我就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然後我的手就會抖。至於照片昏暗怎麽辦,我們可以用後期軟件把它重新調亮。
註意,這是比調高感光度更加萬不得已的辦法,因為偏暗的照片即使是在軟件裏調亮,畫質肯定也是會差壹些的。在正常情況下,請隨時保證曝光補償的值為0。
另外,如果在拍照的時候感覺取景器裏面的畫面,明顯比真實情況要明或者暗,也可以直接調整曝光補償。這通常出現在畫面裏的光線明暗對比非常大的時候。
焦距
焦距其實不算是壹個參數,但是我也壹起講了。最直觀來說,相機的焦距決定了我們能拍出來的照片的視覺範圍,以及透視感的不同。
但是由於不同的相機感光元件尺寸不壹樣,這個距離的意義不壹定相同。壹般單反鏡頭上寫的焦距是以全畫幅相機為基準的,如果是半畫幅相機需要乘以1.5。
鏡頭分為變焦和定焦鏡頭。我們的手機就是壹個定焦鏡頭,不要以為手機拍照也可以縮放,那跟光學上的變焦完全兩回事,壹般手機拍照的放大,跟妳拍完之後再裁剪是壹樣的。(除去小部分有專業光學變焦攝像頭的手機)
入門單反相機標配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焦距是18-55mm(這是半幅鏡頭,換算為全幅要乘1.5),意味著可以從小廣角變到的中焦段。是比較實用的壹個焦距。
壹般來說變焦鏡頭比較靈活;但是定焦畫質更好光圈更大,也更適合培養鏡頭感。
通常,小於18mm焦距的稱為超廣角;18-35mm左右的稱為廣角;50mm被稱為標準焦距因為據說它和人眼的視角最接近;100mm以上就是長焦鏡頭了。
這是壹張典型的超廣角照片,焦距應該小於18mm,看得出來視角非常開闊,如果用壹般的鏡頭最多拍得下來壹半,很適合展現室內空間。
這種大月亮壹定是長焦拍的,這張焦距應該在400mm左右,因為月亮離我們太遠了。除了放大遠處的物體之外,可以看得出它的視角非常狹窄,大部分建築都只拍到了局部,這也是長焦的特點。
我個人比較喜歡用50mm定焦,我有超過壹半的照片是用50mm的焦距拍的,比如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