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古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散布於中國東北地區、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朝鮮半島。東夷人中有壹個神話,說傳說的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壹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朝鮮,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執政達1000余年,直到公元前1233年左右。當然,學者之間對於檀君神話故事的歷史真實與否,還存在爭議。
當中國的周朝伐殷朝時,東夷人開始移向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因為那裏氣候地理條件較好。看來他們保持著團結,因為中國大聖人孔子和孟子曾贊揚他們親密友愛,恪守禮儀。
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生沖突,這導致他們大量向中國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遷移。東夷還有其他壹些部落,即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徙貊和居住在朝鮮半島上的三韓民族(辰韓、馬韓、牟韓),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當殷朝崩潰時,中國殷朝的臣民箕子及其族群約在公元前13世紀進入朝鮮半島,全面引進中國殷朝的文化,建立朝鮮政權,稱為箕子朝鮮。
大約過了1000年,位於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燕國入侵,古朝鮮在公元前3世紀喪失了遼河以西的領土。這時候,出現了鐵器時代文明,中國進入戰國時期,諸侯各國不斷向東部驅趕中原難民。
中國移民中有壹個叫衛滿的,流落到朝鮮地區,在古朝鮮出任軍事指揮官,以鴨綠江為軍事基地,指揮軍隊把準王(箕子朝鮮的後裔)趕到朝鮮南方,奪取了政權,稱為衛滿朝鮮。
在公元前109年,中國漢朝皇帝(漢武帝)發動大軍由陸海兩路進攻位於遼河口的衛滿朝鮮。兩年後,衛滿朝鮮被擊敗,中國在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設立了四個都督府,控制了大部分朝鮮。朝鮮南部地區漢江的意思是“漢(朝)人之江”;漢城的含義是“漢(朝)人之城”,今天的漢城還有中文的“大漢門”遺址。這四個都督府建立之後約400年,朝鮮北部的(高句麗)變得強大起來,而中國漢王朝已經終結,所以四個都督府均於公元313年,在中國的西晉時期陷落了
到公元1世紀時,高句麗已牢固地確立為壹個國家,於公元313年將中國勢力從殖民地樂浪郡驅逐。可是,公元342年,高句麗首都再次陷落於中國的燕國之手。在高句麗同中國作戰時,百濟積聚起了實力,在第4世紀末葉同高句麗發生沖突。接著新羅發展壯大,形成了組織嚴密的國家。
高句麗於公元372年第壹個采納由中國傳入的佛教來治國,百濟是第二個,於公無元384年采納;新羅是最後壹個,於公元528年采納。當時還采用了中文佛經。高句麗建立了壹個學院來教育貴族,並在佛教傳入前編寫了壹部***100章的國家歷史。百濟在公元384年前,在第4世紀初也編寫了自己的歷史。只有新羅在信奉佛教之後才立即著手編寫自己的歷史。
這三個國家就這樣逐步建立起國家機構,采取儒教和佛教的等級結構,把國王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它們頒發國家法典,開始實施統治人民的法制。在這個過程中,高句麗吞並了扶余國,新羅征服了伽耶國。三國竟相加強佛教和儒教相結合的國家政權,由此試圖進行認真的領土擴張。
在新羅同唐代中國建立友好關系時,高句麗卻分別與中國的隋朝和唐朝激烈交戰。隋煬帝在對北方遊牧部落作戰獲勝後,以100余萬軍隊進攻高句麗。公元612年,高句麗將軍乙支文德依持防禦工事,抵擋住煬帝的陸軍和水軍進攻達數月之久。在薩水(清川江)進行的壹次伏擊中使隋軍30萬大敗,只有2,700人逃脫,隋朝失去了對朝鮮的控制權。
公元668年,高句麗覆滅。高句麗前將領(大祚榮)組成渤海國,宣稱自己是高句麗的繼承國。渤海國覆滅以後,他們中的許多(高句麗)人逃回朝鮮半島,加入了朝鮮南部取代新羅而新建立的(高麗)王國。
新羅被壹些造反領袖鬧得四分五裂。甄萱於公元900年在全州宣布成立(後百濟),弓裔於翌年在開城宣布成立(後高句麗)。最後壹個造反領袖、貴族家庭子弟(王建)成了弓裔的首席大臣,也是朝鮮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王建於公元918年以弓裔行為不軌和濫用權力為名,推翻了弓裔的政權,並尋求和得到了地主和商人們的支持,而此時地主和商人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都已遠遠勝過當權的新羅政府。
王建也是高句麗人的後裔,他於公元943年輕而易舉地向後百濟發動襲擊,並於公元935年接受了後百濟的自動投降。翌年,王建又接受新羅國王(景順王)的遜位,取得了國家政權,於是王建將他的(後高句麗)國正式改名為(高麗)國。
李成桂將軍奪取了高麗國政治和軍事大權,就象中國的曹操壹樣,他隨意廢黜高麗昌王(1388-89在位),另立恭讓王(1389-92在位)為高麗國王。他接著實行全國的土地改革。新儒家思想成為他同衰落的高麗君主政權及貴族鬥爭的政治資本。高麗國最後壹個國王(恭讓王)被迫退位,李成桂的追隨著立李成桂為國王,由此結束了王建的王氏高麗家族原統治。高麗國的統治時期大概就是中國的北宋、南宋、元朝及明初時期。 (李成桂)正式改國號為(朝鮮),以太祖為自己的年號。這是朝鮮歷史上國土最大,國家最為統壹的時期,稱為李氏朝鮮。壹直延續到1910年被日本占領。統治時期大概就是中國的明朝、清朝及孫中山建立的民國初期。
創建朝鮮王朝的太祖在抗擊日本擄掠者的戰鬥中戰功卓著。在日本擄掠者的劫掠停止後,韓國開放了三個港口與日本封建領主通商,為壹直與其他上層日本人士從事贏利豐厚的貿易的對馬島領主舉行冊封儀式。可是,駐在這三個港口的日方聯絡官不時帶來麻煩,因而朝鮮封地的數量便減少了。
在暫時讓日本各交戰的封建領主休戰的織田信長被暗殺後,豐臣秀吉於1590年上臺當權。豐臣秀吉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削弱日本西部那些勢力強大的封建領主。在這種國內形勢壹觸即發的情況下,他把視線轉向國外,斷定進攻中國會帶來在國內求得和平解決所需要的出路。豐臣秀吉請求韓國協助攻打中國明朝,遭到拒絕,於是他便命令他的部將於1592年進犯朝鮮。
配備著韓國兵隊所不熟悉的火繩槍的日本軍隊,在兩周時間裏便打到漢城。他們曾嘗試進犯韓國的谷倉全羅道,結果卻在晉州遇到由金時敏將軍率領的人民的強有力抵抗。於是他們便轉向漢城。
宣祖和王子們逃到北方各道,呼籲明朝皇帝協助抗擊進犯日軍。其時日本將領內部發生爭吵,而韓國李舜臣將軍則在大韓海峽指揮了壹連串戰果輝煌的戰鬥,擊沈了許多日本軍艦。經李將軍改進、裝有龜殼狀甲板的鐵甲“龜船”,能夠保護水兵和水師陸戰隊,任何其他般艦都無法匹敵。
中國明朝是朝鮮的宗主國,而且在中國抗元時期,朝鮮服從中國朱元璋調遣,出兵打擊蒙古,所以明朝沒有占領朝鮮領土。現在明朝派出軍隊幫助朝鮮,領袖為老將鄧子龍,這就使得日本不得不同中國明朝和朝鮮聯軍作戰。由於李舜臣將軍控制了海面,日本的供應線和授軍都被切斷,處境狼狽。南方各道組織起來的韓國義勇軍以遊擊戰術襲擾他們,而疾病和營養不良又給日軍造成兵員損失。在此情況下,中國明朝朝廷出面與日方舉行和談。這時日軍已喪失鬥誌,開始退卻。
19世紀末,英國人、俄國人和其他歐洲人強行打開朝鮮國門,日本人又趁虛而入,1881年,日本的侵略範圍擴大,迫使韓國方面開放元山港和仁川港。另壹個要求是日本要在韓國首都派駐壹名領事。在發生這些事件的過程中,韓國人中有兩種強烈的意見,壹種主張打退“刁滑的”外國勢力,另壹種則主張國內進行改革。
日本於1876年壟斷了韓國市場。兩年後,日本的第壹銀行在釜山建立了壹個分行,鼓勵日本商人大規模打入韓國。日本商人可以用低得難以置信的價格買進大米、大豆、牛皮和砂金,在本國獲取高得驚人的利潤。另壹方面,韓國面臨著想出某種辦法來保護本國經濟的迫切需要。韓國士兵為發泄他們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襲擊了日本公使館,迫使日本公使和他的手下人員於夜間逃往仁川。已設法逃到日本的花房公使於8月12日回到漢城,帶來了1,500軍隊和四艘軍艦。花房打進韓國首都後,逼迫韓國政府賠償損失和同意日本軍現階段駐紮韓國。在日本威逼之下締結的濟物浦條約中,韓國同意了日本的要求,其中包括韓國答應支付50萬圓(WON)的賠償和允許日本軍隊駐紮在韓國首都保衛日本公使館。這項條約還擴大了日本以諸如釜山、仁川和元山等港口為中心的侵略活動的範圍。
中國雖然遭受帝國列強打擊,但清朝還是朝鮮的宗主國,所以持續幹涉朝鮮內政。他們改組朝鮮的政府體制,任命以前盤踞高位的閔妃集團的成員擔任重要職務。中國權勢赫赫的李鴻章派他的使者穆麟德和馬建忠到韓國執行改組韓國外交的任務。韓國軍隊由清朝的袁世凱指揮,對它進行中國式的訓練。
1908年,日本人強迫韓國政府設立壹個土地測量處來測定王室所擁有的房地產的數量。根據這次測量結果,王室所擁有的全部不動產。除宮殿、王家陵墓之外,統統列為政府財產。這樣登記入冊的土地在後來日本人剝奪韓國主權時,為他們所吞並。1912年,總督府頒布法律,要求房地產所有人在規定的時期裏呈報他們擁有的土地,賦予日本財務機構以認可壹切土地所有權的權力。至此,韓國已完全淪為日本殖民地。
二戰勝利後,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了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使朝鮮和韓國人民爭取建立壹個獨立政府的努力成了泡影。美蘇兩國把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成分別稱植到38度線以南和以北地區,進壹步加劇了民族分裂。在盟國中,美、蘇、英三國外長1945年12月15日在莫斯科會晤,決定把朝鮮交由四國美、蘇、英、中四國托管,作為統壹這個分裂國家前的壹種臨時步驟。對於國際上在朝鮮擺脫殖民統治僅四個月之後便強加這樣壹個決定,韓國提出抗議,因為這項決定給韓國人民建立壹個獨立政府的希望蒙上了壹層陰影。反對和反抗外國統治的決心,不論采取什麽形式,是壹切前殖民地人民所***有的。
基於半島的現實情況,1948年8月15日宣告成立大韓民國政府,以繼承設在上海的臨時政府的正統性。韓國新政府不可能壹下子消除殖民統治的痕跡,面臨著重建日本人留下的陷於破產的經濟這壹迫切任務,同時還面臨著解放後三年的混亂局面。這兩大問題,要由壹個沒有經驗的新政府來解決,任務實在太艱巨。
南北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不可避免地造成緊張的軍事對抗,這是壓在政府肩頭的又壹重大擔子。1948年,美國軍政府把行政管理權移交給韓民國政府。接著,大韓民國同美國訂立了壹項臨時軍事條約,並建立了經濟合作署。
1948年,美國從韓國撤走了占領軍,只留下壹小批軍事顧問。蘇聯在此以前已從韓國北半部撤走其占領軍,在那裏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締結了若幹關於蘇聯向北韓提供軍事、經濟、技術和文化援助的援定。中國也同朝鮮建立了邦交。1949年,朝鮮的***產黨軍隊在38度線沿線挑起壹些零星的小沖擊。
在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淩晨,朝鮮軍隊在金日成的指揮下,沒有發出任何警告,也沒有宣戰,便越過38度線進犯毫無準備的韓國。這是壹次作了充分準備的全面進攻。李承晚領導的韓國軍隊雖然英勇作戰,但是證明不是朝鮮***產黨軍隊的對手。***產黨軍隊長驅直入打到大邱附近的洛東江才被制住。
大韓民國向聯合國發出呼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此通過壹項決議,命令***產黨軍隊撤回到38度線,並鼓勵所有會員國給大韓民國以軍事支援。美國軍隊不久開始抵達,***有15國的軍隊參加進來。
到了10月份,中國***產黨出兵幹預,彭德懷任總司令。他們投入的軍隊數目如此之大;戰鬥力如此之強,以致於將聯合國的15國聯軍擊退。談判終於在1951年7月在開城開始舉行,同年11月移至板門店舉行。談判持續了兩年,於1953年7月27日達成了停戰協議。
朝鮮雖然現在表面上與中國不冷不熱,是國際形勢所逼,中國要考慮國際立場,不過朝鮮仍然是值得信賴的為數不多的盟友之壹。
韓國與朝鮮同文同種,政府敵對但人民之間應該是友善的,這是文化的力量血緣的紐帶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