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恣遊的形式和花樣繁多,有談遊,評遊,詠遊,嘯遊,優遊,縱遊等.談遊,是貴族子弟三五成群,或訪寺廟,或遊山林,壹邊旅遊壹邊清談.評遊與談遊不同,它是壹種邊旅遊邊對旅遊對象做直接評論和議論的遊玩形式.貴族們良好的教育,使他們在旅遊時能較準確地表達對旅遊對象的感受.評遊是較早的旅遊審美活動,它已擺脫了談遊的玄遠與虛渺,而開始直接對旅遊對象進行議論和評價.詠遊,是貴族邊遊邊詠,觸景生情.曹操曾"東臨揭石,以觀滄海",詠詩成《觀滄海》壹首.陶潛是晉宋之際的詠遊的代表人物.他在《歸去來兮辭》中稱自己"臨清流而賦詩",即且遊且吟.稍後壹點的謝靈運(公元385年—公元433年),喜歡邀遊山水,每次出遊,從者百余人且遊且詠,留下了許多描寫江南自然山水的詩歌,抒發了旅遊者為明麗的山水所陶醉的情態.嘯遊,是邊旅遊邊長嘯,渲泄情緒.魏晉貴族崇信自然,不拘禮數,旅遊途中,性之所至,則嘯鳴不已,吶喊宣泄.此亦其人性情率真處.《嘯賦》將魏晉貴族嘯遊時的情態描繪畢致.登高臨谷,面對群山,壹聲長嘯,引起千谷回響,此情此景,確能抒泄情緒,令人忘機.優遊是悠哉遊哉的漫遊,是魏晉時期最能顯現貴族們玄遠鎮定風度的壹種形式.做到形式上的優遊容易,做到內心的優遊則難.內心的優遊,往往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更能得到映襯.縱遊即縱情旅遊,孫公承"性好山水",到郊縣任職後,"縱意遊肆,名阜勝川,靡不歷覽".貴族縱情恣意地旅遊把旅遊的娛樂性和享受性提高到壹個很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旅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文官宦遊階段.文官制度的確立使文官宦遊成為獨耀星空的旅遊活動.為了消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貴族專權現象,隋朝開始推行科舉制選拔官吏,從此掀起了讀書熱和官吏文人化浪潮,導致了求學旅遊,趕考旅遊,赴任旅遊,謫宦旅遊風行不衰,推動了遊山玩水,尋訪古跡等審美旅遊的發展.文采飛揚的文官及其後備力量文人士子,且學且宦且遊,把傳統旅遊活動推向輝煌的頂點.文官胸懷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肩負著代天於君臨下民的重任,奔走在各個任所,沿途憑吊古跡,在"樂山"與"樂水"中把自己修身成"仁者"與"智者".他們以其文學才華,吟詩賦詞,創作遊記,為山川名勝增添了文化積澱.杜甫,李白,白居易,蘇軾,歐陽修,以及後來的袁宏道,紀昀等足跡遍及中國,遺蹤四處可見,又成為後世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