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求08年廣東公務員申論真題

求08年廣東公務員申論真題

二.給定材料

材料壹: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00萬災民需要救助,2200萬城市人口生活在最低保障線下,還有7500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6000萬殘疾人需要救助。近年來,我國每年因為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逾百萬,經濟損失達6500億元,占中國GDP的6%。如何建設壹個完善而有效的社會救助體系日顯重要。

臨近2008年春節,壹場大範圍的雨雪橫掃半個中國,這場極為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持續時間之長,降溫幅度和降水強度之大覆蓋地域之廣,歷史罕見災害發生時段又恰逢春運高峰,給災區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難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

救災過程檢驗了政府處理公***事件的應急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級領導聞災而動,奔赴抗災第壹線進行現場指導,各行各業則伸出溫暖之手,全力進行救災。而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則打破傳統習慣,攜手抗災,壹些地方電力供應逐步恢復,壹些被雪堵的公路、鐵路逐步暢通。正因為我國政府采取了強大有力的應對措施,才使這場雪災的損失降到了最低。聯合國壹位負責減災的高級官員說,中國政府迅速啟動抗災應急計劃,積極調配國家資源,滿足了上億受災民眾的需求,世界各國政府都可以學習中國政府的做法。

材料二 :

從整體上看,這次雪災政策應對還是及時有效的,有四種力量起到作用:壹是政府,二是軍警,其中有102名將軍組織疏導旅客。三是企業,他們通過社會組織,通過政府給以了很大的捐助,最後是保險體系,這幾股力量形成了這次救險的壹個體系,而且這個體系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希望政府能建立壹種比較好的聯動機制,使得各種社會力量能投入其中。。

社會組織是壹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現實中從媒體中卻看到以下標題:“房地產企業集體失蹤”、“汽車業保持沈默”、“保險業作用消失”,以及公益組織,社會機構行動緩慢。而不少企業也表示,並不是不想捐贈,而是找不到相應的渠道;而不少社會公益、慈善組織也表達捐助、或愛心行動卻找不到政府部門相應的部們。對此紅十字會壹位負責人說,到底雪災的情況怎麽樣,到底社會需求怎麽樣,我們從政府那裏得不到信息,完全依靠我們下面向我們報信息。所以我們對災情不了解的時候,不輕易發出呼籲,紅十字會發出呼籲的等級有很多,因此這個東西我們要按照程序做事是有規定的,所以顯得稍微遲緩壹些。發生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的時候,政府、企業、民間力量,還有包括保險業,應該進行協調,這個東西到底怎麽聯動?本來有壹套應急措施,也有職責的分工,但是這套東西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希望今後我們能有壹個機制,使得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都能積極投入這個活動;第二,希望有些信息發布機制,比如社會需求,哪個地區最緊缺什麽物資,大家集體把這個事情做好。

材料三 :

有人認為,目前,老百姓壹旦面對突發事件和陷入生活困境,依靠的往往是人們良心發現而進行的有限施舍。當發生自然災害有大批災民需要救助的時候,更高層次的應急救助才啟動。來自民間的個人救助是令人感動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從根本上來講民間救助行動無法律法規進行規範和保護。 由於國家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貧困人口的救助沒有走向法制化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由於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來對社會救助形成約束,使得社會救助成為開頭上的大道理。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壹些好心人的施舍,或者政府有關部門的施恩,我們需要的是法律的基本保障。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在憲法的保護下,自然而然地,或者是理所當然的處在壹個社會救助的系統中。社會救助制度作為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社會 保障制度,他是困難群眾的福音,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材料四:

從英國的《濟貧法》開始,社會救助救與社會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社會工

作對於社會救助的意義在於它的價值觀和科學方法。堅持社會工作的價值觀,運用社會工作方法能夠更加貼近救助對象,了解其需要並為其服務,從而取得更好的救助效果。以往政府部門的救助工作既從服務角度著眼,更立足於管理。而現代社會救助工作則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更加強調服務,所以,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對更好的開展社會救助救更加具有意義,政府部門也應意識到這壹點。

對救助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培訓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社會救助領域的人員專業化程度低。從全國來看,真正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極少。以從事農村五保供養管理服務人員的素質現狀為例,根據最近的壹項調查,目前在7萬多個敬老院職工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千人左右,占總人數的1.4%,而初中及其以下的卻占到70%以上。救助工作人員素質不高,使得他們的服務水平難於提供。

在危急情況下,人們心態難免失衡,情緒波動大,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進行幫助。雖然這次壹些政府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組織了人力應對。但是專業性隊伍和人才卻不多。政府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常設危機應對人才庫。在外國,大多是由專業社會工作者來承擔這項工作。

材料五:

1月26,廣州出發列車由於南方電網癱瘓,大規模停運,軍警、衛生、醫療等部門進入緊急狀態。下午2時,廣州市春運應急預案啟動。

這壹天裏,還有另壹群人自動選擇進入緊急狀態,某大學壹位研究生註意到媒體關於火車站旅客滯留情況的報道,他拿起電話,開始聯系學校團委和學生處,民間組織廣東嶺南獅子會的負責人開始聯系民政部門,希望捐贈物資;教師範某這壹天裏選擇聯系的是廣州火車站和火車東站的春運指揮部,而廣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選擇向主管單位廣州市宗教局請示,希望有豐富誌願者經驗的基督教義工也能為此出力。義工們第壹時間聯絡的有關部門多種多樣,沒有人準確的知道是哪個部門統籌義工,想出力的個人試圖尋找組織,而組織則在申請主管單位批準。

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有關領導表示,沒有想到社會熱心人士這麽多,我們可利用的資源這麽豐富。廣州火車站地處越秀區,越秀區民政局在火車站安置滯留旅客的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社會義工和誌願者對於輔助他們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開始的這場突發性事件,似乎令政府部門和民間義工組織找到了壹種資源對接的可能。

1月27日,越秀區民政局下設的越秀區義工組織協會,立刻被動員起來,此外區民政局黨員義工大隊成員,以及壹些街道居委會工作者隨即加入物資發放隊伍。27日當天,越秀區民政系統的義工都全部到位了。這壹天裏,希望作為義工幫助火車站滯留人群的民間人士仍在等待。

1月28日,壹封對外公開信終於出現在廣州市青年誌願者網站上:“為確保2008年春運工作安全、有序進行,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會議精神,按照市春運辦統壹部署和安排,現組織誌願者開展春運誌願者服務工作。這壹天滯留火車站的人已經近20萬。在以往春運工作中,民政局並非主力。50年壹遇的災害第壹次把民政局推到了大規模應急救助的前線。1月28日,人流突然增多,安置旅客的流花館開始擠滿了,此時發放的救災物品容易引起騷亂。我們暫緩了壹下,迅速找到了第二個方案”廣州民政局的有關同誌回憶到,壹開始沒有招募社會上的義工,是因為民政局系統的工作很有秩序,他們沒有想到後面滯留的旅客會越來越多。當天下午,火車站附近地區值班的民政局工作人員再壹次覺得人手不夠用了。他們隨即開始聯絡以往有過合作的民間組織,以及壹些自己找上門來的抗災的義工組織。

民政局安排義工的工作大都是在相對安全的地區發放物資和疏導人流,只有很少義工經由批準和組織,能夠深入人群進行物資發放。挑選這些義工的標準,是要看他們身體素質好不好,紀律性是不是高。此次救災,只接受有組織和正式登記報名的社會義工。曾有中學生和外國人想加入服務,最終被勸退。也曾有市民自籌食物和衣物,試圖自行進入火車站地區進行發放,卻發現滿腔熱情卻無法展開工作。

義工隊伍中,不服從民政局統壹調配的行為偶有出現。廣州市壹家供水單位的義工隊伍自行到壹處旅客滯留區發放瓶裝水,他們也許覺得那裏的旅客更加需要幫助,不料引起了小範圍騷亂,警察立即前來制止,剛剛發出去的瓶裝水轉眼打到了警察和義工身上,滯留旅客的焦躁情緒壹觸即發。

“使用義工,我們首先考慮義工的安全有沒有保證。那麽大的人流量,義工怎麽能走到解放軍和警察前面?壹旦發生踩踏怎麽辦?”民政局的想法沒有得到壹些充滿熱情的年輕義工的認同,他們覺得哪裏最需要,就應該到那裏服務。民政人員講述的這些情況,被其他義工所證實。

1月31日,近20萬旅客壹天之內再次從廣交會展館等旅客安置點回流廣州火車站,武警組成的人墻壹度被騷動的人群沖開。當晚,壹篇名為《廣州火車站誌願者實錄:憤怒的誌願者》的帖子出現在天涯社區,並被廣泛轉貼。“今天作為壹名春運工作的誌願者,作為壹名滿腔熱情的大學生,我深深感動的不是愛心、不是熱情而是無奈、無奈再無奈!”“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後來湧入的人,會展館只可以休息、不可以侯車。想上火車壹定要去火車站等,但仍然有人拿著當天的報紙來質問我們。沒多久又有大批人湧入,說是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會館等。作為誌願者,很無奈。我們既不知道最新的消息,也不知道該怎麽通知他們?看著那個等了5天的2歲的孩子,忍不住掉下淚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及捐贈物資堆到天花板卻不派發,“甚至是母親帶著小朋友來要壹塊紙皮,我們誌願者都要對著民政部門的人點頭哈腰,才能答應。”最終他們選擇了“偷”,“民政部門開了封了的食物,我們就悄悄地放在袋子裏,走到人群中,趁他們不註意,塞給老人和小孩。

然而,網絡上的聲音並不是壹邊倒批評民政局。嶺南獅子會的工作人員這樣看待網絡上對民政局的質疑:“作為壹個慈善團體的義工負責人,從1號到現在,我每天晚上10點到淩晨都在舊交易會廣場協助民政局派發物品,跟民政局的人也打了無數的交道,其實說實話,他們也很辛苦,他們大部分人已經連續奮戰了7-8天,每天睡覺不到5小時。所有民政部的人員全體出動,但人手也遠遠不夠,現在是連各街道的公務員也全部出動,有些公務員完全沒有任何民政工作的經驗也馬上投入工作,有時候也難怪他們有態度方式之類的不足。

另壹種爭議存在於義工組織之間。由於包括廣州誌願者、獅子會、基督教青年會、麥田計劃等在內的各種民間組織常常在同壹區域工作,屬於不同團體的義工很容易互相觀察。既有動員人數多、但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的團隊,有理性沈穩、具備壹定應急專業性的組織。此次應急救助對於很多非政府組織而言,也是第壹次面臨重大考驗。

媒體的抗災報道引起了民眾的高度關註,民間物資的捐贈壹直非常踴躍。在網絡上,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對於送到民政局的物資,他們接受的條件非常苛刻:舊的不要,食物要有發票,往往是送過去壹大堆,他們挑揀壹些,剩下的還要拿回來,對於多出來的沒有發放完的物資,民政局可能會拿到愛心超市去賣掉。”

對於為什麽要有選擇的接受物資,為什麽食物要有發票,其實都是應急賑災過程中必須重視問題。民政局的同誌說:“曾有人提出要給我們捐2000份炒面,我們沒有接受,我們不知道這炒面吃了究竟安不安全。大量民眾提出捐贈衣物,但舊衣物往往也不被接受。舊衣物必須殺菌消毒後才能發放,人流密集,壹旦引發傳染性疾病無法控制,時間緊張,我們沒有人力和物力做這個工作。”

這次罕見的大規模動員救助行動中,大部分老百姓、義工和壹些壹線的政府公務員壹樣,缺乏應急救助和捐贈的相關知識,而上述這些信息在救災過程中以及結束後,都沒有被及時而清晰的傳遞出來。信息發布系統的缺失不只存在於物資捐贈過程中,對義工的組織和管理同樣如此,甚至第壹線的公務員往往也不清楚很多情況的變化。嶺南獅子會義工隊伍的組織者在出動之前,需要自己通過網絡和媒體搜集相關信息,退票點在哪、廁所在哪裏等等,然後整理出來告訴義工,以便義工在碰到旅客詢問時可以提供準確信息。而義工門已經習慣了見到成群的旅客拎著行李忽然湧來又忽然湧去的慌亂大場面,“都是不正確信息誤導了他們。”壹名廣州青年誌願者這樣認為。很明顯,這壹次的火車站救助行動不僅只是給政府部門提供了壹次大規模動員社會義工的機會,對於很多民間組織而言,也是從來沒有過的經驗。當政府發現原來有這麽多民眾力量可以動員時,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早在2005年,廣州市民政局便提出,要在年內實現廣州市註冊義工人數達到創建文明城市所需要的戶籍人口8%的目標,即義工人數達到60萬人。然而壹些長期從事誌願者服務的義工給出的評價是,“政府重量,而不重質。”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廣州並不缺乏義工,不缺乏熱心的義工,缺的是政府對義工有針對性的管理。“希望不是和政府只有這唯壹的壹次合作。”這是壹名尚未在民政局正式註冊的助學慈善組織負責人的期待。而越秀區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的壹位負責人說,他們正在考慮這次和義工協同作戰的經驗,可不可以運用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義工動員和管理工作之中。

材料六:

在這次雪災中,整體而言,大部分抗災救災的職能都由各級各地政府部門承擔起來了,官方成為抗災救災的絕對主力。事實上,在復雜多元的現代社會,政府的職能不是萬能的,政府來承擔抗災救災的全部責任和風險難免見襟見肘。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NGO(非政府組織)作為壹種社會自治機制,它的特征決定了它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整合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資源和力量,加強兩者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是現代應急機制的特點和趨勢。

1995年日本阪神發生的大地震,由於程序復雜的行政管理體制,政府救災對策總部在地震後的第三天才得以成立,而在政府的應對程序啟動之前,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NGO和誌願者已經到達了現場並開始組織資源、運輸物資、展開救助。危機過後,壹直沈默的NGO在日本得到了認可。這說明,在緊急情況下,NGO可以彌補政府職能的不足,甚至起到政府部門難以起到的作用。美國前總統、聯合國秘書長海嘯重建特使克林頓,總結印度洋大海嘯救災工作的八點經驗教訓,其中壹條就是應充分發揮NGO在救災工作中的作用。在海嘯救災中非政府機構承擔了三分之壹的援助資金和實際工作,他們已經成為救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NGO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據民政部的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全國***有非政府組織28.37萬個。但是,我國自非政府組織誕生之日起,始終面臨著政社不分、相關法律的不完善和難以實施的問題,由此帶來NGO資源動員能力嚴重不足、運行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有學者認為,NGO機構比較小,靈活性強,應對突發事件反應迅速。災害發生後,他們壹方面可以第壹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救助,另壹方面能夠馬上組織捐款捐物和動員誌願者,做出及時的反應。而政府不僅要判斷真實情況,而且要通過龐大的管理體制層層上報、層層決策,然後才能采取行動,往往會錯失救災的最佳時機。

材料七 :

從目前我國社會救助資金的來源看,政府公***財政投入占絕大多數的份額。根據民政部的統計,2006年我國民政事業費支出為782.3億元,這對於4000多萬需要救濟的城市貧困人口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在這次雨雪冰凍災害中,各界人士紛紛解囊相助,據統計,截止到2月12日,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和7個重災區接收救災捐款物近12億元人民幣。據中華慈善總會統計,我國每年的捐贈75%來自國外,來自國內的25%中,15%由富人捐贈,10%來自平民百姓捐贈。而美國的慈善捐款10%來自公司企業,5%來自大型基金會,85%來自民眾。

中國企業的慈善行為最初是由直接捐贈開始的,而捐贈的對象多是各種官辦基金會。很多至今頗具影響力的公募基金會,都脫胎於政府部委。比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是團中央辦的,中國少年兒童發展基金會是全國婦聯辦的,中國扶貧基金會是農業部辦的。中國的民間慈善組織發展面臨的壹個主要障礙是準入門檻太高。成立民間組織所依據的法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不僅申請手續繁復,而且審核條件苛刻,比如民間組織到民政部門註冊時,必須要有壹個黨政機關作為業務主管部門,而且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這使得許多民間慈善組織因為找不到主管部門掛靠,要麽成立不了,要麽走曲線救國的路線,采用工商註冊登記的辦法尋求合法註冊,而這樣的操作,就必須按照企業的標準照章納稅,組織和運作成本負擔相當重。同時,人手較少,尤其是缺乏專業人士,也是目前困擾相當壹部分由企業設立的基金會的突出問題,慈善活動都需要有壹個專業的慈善項目組織管理人才,在中國這個才是最為棘手的問題。

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政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定明確、優惠的免稅政策。而我國目前對於免稅問題政策比較模糊、優惠的額度偏低、程序繁瑣,無形中打擊了人們特別是企業捐贈的積極性。比如,根據我國目前的稅法所得額的3%以內,企業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壹旦捐贈金額超過3%,企業還得為捐款項的超出部分納稅。這就造成企業捐得越多,稅交得也越多。對於個人而言,享受免稅待遇所要經歷的繁瑣程序,也讓人望而卻步。

壹遇到災害,大凡機關單位總是按人頭、依職務指派捐款或捐物,捐多捐少都有定數,行政色彩濃厚、缺乏自願性、獨立性、自覺性。壹般說,妳想不捐或者多捐似乎都是說不過去也是容易被當前“另類”。捐贈了款物,心裏都願意知道這些款物用在什麽地方,是否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由於目前我國慈善事業的公示和監督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機構缺少必要的行為自律、監督和審計,沒有募捐和執行的專業分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善款使用上隨意性大,甚至出現侵占、挪用、貪汙捐贈物的行為,使得慈善機構的公信力和效率經常被質疑。

最近,壹家媒體專門就唐山新時代企業家進行的壹番透視,唐山新時代企業家卻大發“好事難做,善門難開”的牢騷。李某自稱是個“聽招呼型”的捐助者。她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參與過為地震、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受害者、失學兒童、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等多種慈善活動,但每壹次都需要經過街道組織或者媒體發起形式實現。而平時想做點善事,總需要到處打聽,不免產生“善門難尋”的感覺。從事珠寶玉器經營的劉先生則屬於“扔下就走形”------每次捐款都是扔下就走,從來不留下姓名。接受來訪的他千叮嚀萬囑咐不可透露自己的名字,並直言並不是想當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活雷鋒,而是自己經營的生意本大利也大,免得樹大招風,引起社會對自己財產來源的關註,招來麻煩。在胡潤慈善排行榜上列居第五位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花5000萬資助1000名品學兼優寒門學子完成大學學業,但是他同時不得不再掏200萬去找真正的受助人。原因是有關部門以往“蓋有公章”送來的貧困生中,有壹些並不貧寒,還有竟是領導的子女,慈善腐敗以及慈善成本高昂是李書福遭遇的無奈,亦可以看作中國慈善事業困境的縮影之壹。

材料八:

不少南方地區的政府部門,在觀念上認為防寒是北方地區需要考慮的事情。在這樣的壹種意識引導下,在制訂當地生產計劃、安排當地群眾生活的時候,自然就少會考慮“防寒問題”武漢市在遭遇50年不遇的冰雪低溫天氣後,市區多處供水管道凍裂,造成大面積停水事故。事後檢查得知,很多供水管道本身的抗凍能力就不夠。如貴州省因為凝凍天氣,造成供電設施倒塌,電纜斷裂的問題,也是供電部門當初在建設的時候對惡劣天氣估計不足。導致這些設施、電纜在承重、抗凍設計上存在缺陷。雨雪天氣才持續了半個多月。全國因無煤發電而被迫關停的發電機組就達4099萬千瓦,致使許多地方不得不拉閘限電。這與其說是雪災所致,不如說是電煤管理機制出了問題。在我國、多數火電廠都以10至12作為正常電煤庫存量,5天作為警戒線。而在美國,火電廠的電煤庫存量都保持在40天左右。壹般的災害性天氣不好影響發電機組的正常運轉。兩相比較,我們的抗災能力為何脆弱,可見壹斑。

材料九:

在2008年這場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面前,許多人仍固執的選擇出行,而最後因客觀原因滯留時,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自救和互相幫助,完全是等待救援的被動狀態,有人情緒失控,有人暈倒,更加增加了政府救援的難度。在壹些發達國家,在小學就開設專門的課程教育孩子如何應對大雪、暴雨等各種災害。這樣壹來,民眾在應對惡劣天氣的過程中就不再單純處於等待救援的被動狀態,而知道如何進行自救和互相幫助,減輕政府的負擔。以2005年美國東北部暴雪為例,盡管雪災造成15萬戶停電,但由於人們在就做好準備,家中儲藏了防寒物資,並管教家人不隨便外出,因此並未對人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如果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育也抓得緊,大量旅客就不會知道有危險而紛紛湧向車站,也就可能避免餓死、凍死的危險。

三、作答要求

(壹) 材料7反映了哪幾個主要問題?請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將其概括出來。要求:概括全面,條理清晰,語言流暢。(20分)

(二) 根據材料5,用不超過300字的篇幅,簡要提出“政府進壹步強化義工工作的措施”。要求: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強,條理清晰。 (30分)

(三) 根據所給全部材料(僅限所給材料)以“提高社會求助水平的對策”為題,寫壹篇800字左右的策論型文章。要求:結構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強,條理清晰,行文流暢。(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