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訴我們:“這種持久的快樂,就是壹種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經典誦讀之後,男士更有風度,女士更加美麗,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我們要在以後教育教學生活不斷地學習誦讀,在經典中尋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師在書中還給我們講述了很多和我們壹樣奮鬥在教學壹線的平凡卻不平庸的同行們。不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博導,他們出色的課堂駕馭能力與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讀書寫作為基礎。陶老將他們由於誦讀經典所以快樂所以成功的幸福歷程展現出來,充分證明了“經典”的妙用,並且讓我們能從中悟出:在經典閱讀中使自己充實、豐厚,在寫作實踐中使自己升華、提高。若沒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識容量,他們怎能將課文講解得如此簡練、精到?只有堅持誦讀,並形成習慣,性格才能變得平和,心靈才能漸漸澄澈,才能在幸福與快樂中徜徉。
陶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他主張大量的經典誦讀,則是另壹種存款,稱之為文化存款。只是沒有存到銀行裏,而是存到自己的心靈了,而文化壹旦在心靈裏安頓,就成為人壹生幸福的儲蓄。讀書有三個層次。第壹個是堅持。真要改變自己,就必須從經典誦讀開始,且壹定要堅持下去。第二個層次是形成習慣。如果有壹個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日有收獲,天天進步。第三個層次是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就在審美層面。陶老師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有書在豐盈著他的精神世界。最讓我感動的壹句話就是“在49歲的時候,我從《論語》選出85%以上的篇章背誦。”多麽聰明好學的陶老師,時刻為自己儲蓄文化,為心靈增加營養。讓我深感慚愧!陶老師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書中的每壹個事例都讓我心潮澎湃,每壹個人物的故事都給了我深刻的啟迪。的`確,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師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誌的沖擊與交流,塑造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讓我們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教育更加美麗。
陶老師告訴我們,讀與寫是教師生命成長的翅膀,沒有經典文本的大量閱讀,甚至是背誦,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紛湧叠出,但同時只讀不寫也不不行,大量的寫,對讀書又是壹個促進,而且多寫多練才能熟能生巧。寫作也壹樣,妳如果天天寫,就會越來越從容。如果把寫作和讀書壹樣,當作自己生命歷程中壹種精神文本收藏的話,寫作就不會成為壹種負擔,而是壹種快樂與幸福。讀得多了,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而寫的多了,因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來越快樂。
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內在和諧”“寬容大度”。陶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對沖撞自己的人諒解,對批評自己的人感恩,對嫉妒自己的人寬恕。”從文革時被批鬥到為官時被誣蔑,從人生的低谷到事業的興盛,陶老師始終以平和的心態,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壹個人。現在的社會是壹個浮躁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做到陶老師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話,那我們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諦。
陶先生說:“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識,那妳看到壹塊石頭就是壹塊石頭,看到壹粒沙子僅是壹粒沙子而已。但是壹旦擁有了智慧,就可以從壹塊石頭裏發現壹道風景,從壹粒沙子中感悟靈魂的律動。”
“看庭前花開花落,見天上雲卷雲舒”,“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真的是我喜歡的境界,現實生活總會有很多無奈,怎樣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瑣碎與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壹種心態,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舉起心燈照亮自己,走出傷感的自我,走向陽光的自我。做壹個幸福的教師,用陽光的人性來啟迪陽光的人性。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壹旦我們與孩子相遇,我們就要把內心的陽光傳達給他們,從而啟發他們陽光壹樣的心靈世界,給他們奠定陽光人生的基礎。
做壹個幸福的教師,懂得教育是壹門慢的藝術,學生是在不斷錯誤中成長的。張愛玲說:在人生的路上,有壹條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在學生犯錯時,教師學會寬容的等等。從而拾撿到那份家有兒女般的幸福。
做壹個幸福的教師,不是壹個帶病上課,起早貪黑,不顧家人,壹心工作的殉道者。是壹個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業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滿,享受孩子的歡樂,享受父母的嘮叨,享受節假日壹家人其樂融融。
我壹直記得安南說過壹句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光明”。我們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時,更應該釋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們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詛咒,而是建設。好比田裏的禾苗,不是罵雜草長得多麽茂盛,而是讓苗長起來。點燃我們的心燈,點燃我們人性的力量,我們就能在,當我們這麽做時,感受到這種幸福時,更別人的評價沒有任何關系,我們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每天辛勤勞作,也許沒有誰會在意我們,但我們自己在意,我們生命的力量來自我們的內心。
做壹個幸福的教師,用溫潤的心靈交融稚嫩的心靈。文化素養也許就是那滋潤心靈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