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怎麽解釋?
《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英文意譯《noinclude》),是壹部中醫理論著作。《素問》與《靈樞》同為《黃帝內經》之組成部分。《黃帝內經》則是現存最早最重要的壹部醫學著作,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素者,本也;問者,黃帝問於岐伯也。”岐伯等人是上古醫學家。《素問》是以黃帝與 《素問》 上古醫學家問答的形式撰寫的綜合性醫學文獻。《素問》並非出自壹時壹人之手,其具體作者已不可考。它成書於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 《素問》原為9卷,但其古書早已亡佚。後經唐代王冰訂補,改編為24卷,計81篇,定名為《黃帝內經素問》。其後,又經宋代林億校正,孫兆改誤,稱《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素問》以人與自然統壹觀、陰陽學說、五行說、臟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面的關系,集醫理、醫論、醫方於壹體,保存了《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20多種古代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