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李翺”的問道詩是什麽意思?誰能介紹壹下“李翺”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李翺”的問道詩是什麽意思?誰能介紹壹下“李翺”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1、問道詩意思,

問道詩詩名《贈藥山高僧惟儼(其壹)》

唐朝會昌年間,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翺數次派人請藥山惟儼禪師進城供養,均被禪師拒絕。壹日,李翺親自登門造訪,藥山座在蒲團上,手拿經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翺忿然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拂袖而出,這時,藥山冷漠地對他說道:"太守怎麽能貴耳賤目呢!"?

這壹句話使得李翺為之所動,遂轉身禮拜,並問道:"什麽是道?"藥山禪師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後問:"懂嗎?" 李翺說道:"不懂。"藥山解釋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翺聽過藥山禪師的點化,茅塞頓開。原來真理就在青天的雲上,瓶裏的水中!道在壹草壹木,道在壹山壹谷,道在宇宙間壹切事物當中。他當即提筆寫了壹首詩:"證得身形是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話,雲在青天水在瓶!"?

只要領悟,就不算太遲。李翺下山後隨即卸甲歸田,從此足不出戶隱居山林。古人求師論道講究壹個緣字,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主要是來自於儒家思想的長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畢竟是少數。也許只有曾經滄海遊歷巫山的人,才會對清水浮雲有更深刻的體會吧。

2、李翺

李翺是唐德宗貞元年間進士,曾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桂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等職。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李翺壹生崇儒排佛,認為孔子是“聖人之大者也”(《李文公集·帝王所尚問》)。主張人們的言行都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

壹、李翺

1、人物簡介

李翺(772~841),字習之,唐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是西涼王李暠的後代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2、人物生平

李翺(áo)自幼“勤於儒學,博雅好古”,寫文章註重氣質。25歲時,在汴州與韓愈相識。從此,追隨韓愈,勤奮好學,博學有才,並娶韓愈侄女為妻。他與韓愈經常在壹起,談文論學,寫作古文,維護儒道,反對佛老,發表文學主見,積極倡導古文運動。德宗貞元十四年(798),李翺中進士第,初任授書郞,後三遷至京兆府司錄參軍。憲宗元和初年,轉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主張“指事載功,則賢不肖易見”;然後“可以傳言後世”的治史觀點。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李翺任考功員外郎,並兼史職。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李翺性格耿直,議論無所避忌。權貴雖“重其學”,而“惡其激訐”,因此,“仕不得顯官”。諫議大夫李景儉壹度“舉翺自代”,後因李景儉貶黜,李翺降任朗州刺史。後李景儉復職,才被召為禮部郎中。重振朝綱的抱負無法實現,他郁憤無處發泄,便去見宰相李逢吉,當面指責他的過失,並提出自己告病回鄉。李逢吉並末計較李翺的言行,還上奏讓李翺擔任廬州刺史。

李翺到廬州後,正值旱災嚴重,逃亡人數達萬人,官史們大量搶購田屋,以獲取暴利。傾家蕩產的人家,仍要照舊交納賦稅。李翺下令“以田占租”,不得隱瞞。收繳大戶豪門萬余緡,使貧苦百姓得以安生。唐文宗大和初年,李翺入朝擔任諫議大夫、知制誥。三年(829),改中書舍人。不久,又出任鄭州刺史。後改任桂州刺史、禦史中丞、桂管都防禦使、譚州刺史、湖南觀察史等職。大和八年(834),被征召為刑部侍郎,後轉為戶部侍郎,檢校戶郡尚書、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卒。謚為文,世稱李文公。李翺是韓愈的學生,所以他的文學思想受韓愈的影響很深。他積極協助韓愈推行古文運動。主張文章要義、理、文三者並重,“文以載道”是他文學主體的核心。他的文章素與韓愈齊名。著有《李文公集》104篇。

3、著作

《佛齋論》

《來南錄》

古詩:贈藥山高僧惟儼(其壹)

李翺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方雲禪畫 李翺 練得身形似鶴形

我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壹聲。

4、思想

曾闡釋韓愈關於“道”的觀念,強調文以明道 。他還主張反佛 、“復性”,發揮《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思想,主張性善情惡說,認為成為聖人的根本途徑是復性。復性的方法是“視聽言行,循禮而動”,做到“忘嗜欲而歸性命之道”。

李翺壹生崇儒排佛,認為孔子是“聖人之大者也”。主張人們的言行都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說:“出言居乎中者,聖人之文也;倚乎中者,希聖人之文也;近乎中者,賢人之文也;背而走者,蓋庸人之文也。”

5、傑出貢獻

李翺在儒學方面的最大貢獻,就在於試圖重建儒家的心性理論,其《復性書》三篇融合老子、道家復性論為宋代理學家談心性開了先河,《復性書》三篇,上篇總論“性情”及聖人之關系,中篇言如何修養成聖的方法路徑,下篇勉勵人們進行修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