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整個易趣網的發展,運營23年,到底敗在了哪裏?
在1999年,邵亦波創立了易趣網,易趣網在當時成為中國第壹家C2C網站,2000年,易趣網憑借各項指標長期排名榜首,成為中國第壹大電商網站。2003年6月,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美國eBay收購了易趣網剩余股份,全資控股易趣。
也就是收購的同壹年,淘寶正式成立,與eBay聯合之後的易趣網,並未延續其行業老大的地位,在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的擠壓下,易趣早已星光不再。
時間倒回1999年,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邵亦波和譚海音回國,創立了“中國版eBay”易趣網。網站成立兩個月註冊用戶就增加到4萬人,網上交易額突破1000萬,並在成立三個月的時候獲得美國三家風投公司的650萬美元的投資。不久後又獲得壹直模仿的“老大哥”——當時國際最大的電子商貿平臺eBay的投資。強強聯手後,易趣網在2003年到達巔峰,壹舉成為當時擁有80%市場占有率的C2C巨頭。
不過,就在此時,創始人邵亦波卻做出壹個意外的決定: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把易趣網賣給eBay。易趣網也自此改名為易趣eBay。
邵亦波的退出,讓當時剛成立淘寶兩個月、得到孫正義等人支持的馬雲看到了進軍C2C的希望。此後,深諳中國人消費購物習慣的淘寶,壹路狂奔。
而eBay接手後的易趣,由於依然堅持包括網站繼續收取服務費等在內的“美國模式”,市場份額不斷減少。
根據CNNIC發布的數據,2006年易趣eBay市場份額已經下滑至29%,同年淘寶已經擁有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而僅在壹年前,ebay易趣仍占據國內近六成的市場。
而此後的淘寶更是壹路崛起,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商巨頭。
生搬硬套終究“水土不服”,結局早已註定。
在多數業界人士看來,易趣eBay的失敗主要在於壹直照搬“美國模式”造成的“水土不服”。
“易趣網的落寞是因為壹系列決策帶來的後果。”余思敏指出,易趣最初所使用的用戶收費模式與海外同步,同時期淘寶為和易趣競爭壹直采取親民免費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而此時易趣並沒有選擇跟進和改變對抗策略。再加上與eBay合作帶來的壹系列問題導致了大量用戶流失,市場競爭力大幅下降。
在淘寶的壓力下,易趣eBay也壹度尋求過變通,比如與貝寶(PayPal)對接,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並從2006年開始免除所有服務費用……但是因為反應相對滯後,淘寶早已搶占市場份額,為時已晚。
2010年2月,易趣eBay曾寄希望於依靠eBay所擁有的豐富海外資源,推出海外代購業務,卻依然收獲寥寥。
其實這種水土不服的現象比比皆是,只有不斷做出符合本國的好的應用和模式,才是站穩中國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