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問:今年除了豪華品牌,還有哪個車企逃過了疫情的魔掌?
答曰:長安。
長安今年的銷量的確是夠“豪橫”。10月9日,長安再發月銷量快報。快報顯示,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9月銷量153039輛,同比勁增31.9%。
今年以來,CS75系列、逸動系列,更是多次雙雙擠進自主銷量榜單前三,長安可以說是重新找回SUV、轎車兩頭開花的局面。
妳可能會懷疑他們的溢價水平,但針對這壹點,他們也有了非常好聽的表達:“UNI系列中的UNI-T,如今 57%的用戶來自合資品牌原車主,90後占比55%,車格大小和CS55差不多,但價格提高了20%多。”
記性好的讀者可能還有印象,2018年長安振臂壹呼“時代淘汰妳,與妳無關”。短短兩年時間,保時泰們倒是被淘汰了不少,但長安卻壹躍到了自主的幾乎最頂峰。
妳以為維持這樣的“恰飯”狀態就穩了?不,銷量上漲可能只是剛剛開了個頭,6月上任的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只做中國壹流車企壹定會被淘汰,活下來唯壹的路徑是成為世界壹流車企。”
於是,在北京車展的訪談間裏,朱華榮向媒體擺出了壹盤“大棋”: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新版塊剝離改制、項目激勵機制、模塊化平臺、年底即將亮相的高端品牌......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
朱華榮說:“轉型不成功,長安將面臨生死存亡。”
不能怪大佬“矯情”——實在是因為現階段的汽車產業鮮活得像壹只春季的變色龍·,花花綠綠且毫無節制地變幻著色彩。對於車企來說,往後高速發展的命脈,正在於其對潮流風向的細到壹針壹線的把握。
能不能與國際巨頭們在頂峰相見,還真不好說,但我們分明能夠看出,這家車企正竭盡全力地在兩個時代之間進行破局。
1
圍繞初心,不偏不離
其實,這幾年談“變革”談“轉型”的車企十幾二十家,憑什麽長安能夠迅速把改革成果迅速變現成市場優勢?在北京車展上,通過朱華榮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二位的闡述,我們發現,長安之所以今年能重回上坡路,簡單總結的話,不過是對“第三次創新創業”初心的絕對遵循。
在“第三次創新創業”的戰略中,長安汽車提出了“壹個核心+四大轉型“的發展思路,其中的“核心”是指將“效率”打造成為組織核心競爭力。
不搞口號,不玩虛的,為了提高效率,長安直接從組織管理上開刀。
朱華榮說,長安的人力資源改革從好幾年前便已經開始。“有時候覺得挺殘酷的。因為我們每年成績都是按照10%排序,排序到10%後面的人,要被強制審視。10%裏面的壹半人要進行各種淘汰,包括降級、下課、轉型、調崗、警告等等。我們的機制就是,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除了淘汰機制,長安還有激勵機制。
朱華榮介紹說:“對於壹個新項目,除了公司要投入,項目負責人也要投入。核心團隊壹般有50人,50人都得投。比如說,他投50萬,如果三年之後開發完成並取得成功,我們會按照50萬的3倍、4倍還給他。但是如果沒達到目標,對不起,50萬元就充公了。”
組織的改革,持續推動著長安內部效率發生進步。而提升後的效率,又在長安應對各種危機時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就拿今年的防疫來說。當別人的生產都被各種供應商掣肘時,長安在大年初二(1月26日)就意識到物資可能會緊缺,隨後迅速通過“拉、搶、逼”手段,搶全球零部件資源,倒逼供應商經銷商和主管部門快速建立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並重的措施。
“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僅僅在長安這條鏈上,也包括上端的供應,後端的經銷商,我們還把這套東西輸出給重慶市,包括賓州集團這些單位。整個集團2500多家供應商,2500多家經銷商。都率先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復工復產。”談起年初那段應對疫情的回憶,朱華榮流露出驕傲。
再拿疫情期間的直播營銷舉例。長安根據疫情的局勢,在數字營銷、短視頻、抖音等領域迅速采取了措施。朱華榮說,那段時間,長安最多的時候壹天直播近4000場,平均下來每日3000場。
平均每日3000場直播“得益於組織效率的提升,原來長安長期堅持的技術投入,包括智能化、網聯化,包括智能出行、向科技公司轉型等,這壹套戰略在實施過程中都得到了逐步強化。”朱華榮指出,“技術加快”是關鍵。
壹個小細節是,李克強總理到長安考察時,問了朱華榮壹個問題:”妳們這三頁PPT所講的核心技術是否全部自己掌握?“朱華榮當時斬釘截鐵地答:”整車集成和系統集成,完全自主掌握。“
壹句話總結,成績之所以亮眼,原因就是跑得比別人快。
當然,除了跑得快,方向也得對。
而長安從壹開始就明確了方向所在,即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實現價值最大化。
簡單壹句“以用戶為中心”,曾被無數個企業掛在嘴邊,但這並不是意識就能解決的問題。對消費者的洞察是否真正到位?最終的產品決策是否體現的仍是“領導意誌”?在執行過程中體系能力是否跟得上客戶的需求?每壹項,其實都是知易行難。
譚本宏對此深有體會。他說:“這對體系能力的構建有很高的要求,妳得有壹套體系能力和標準,以及妳的管理哲學和經營理念得貫穿到‘以客戶為中心’這幾個字裏面。其實很難的。”
很難,但也必須得遵照著這個方向去做,因為長安已經在這上面吃過幾次虧。譚本宏告訴我們,包括奔奔、悅翔、逸動等車型都曾遭遇過銷量的大起大落。正是從這幾次大起大落中,長安發現,消費者是求新求變的,如果不能及時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那麽結果就只能是“大落”。
“我們壹開始覺得逸動已經很好了,換代時‘錦上添花’就行了,但事實告訴我們,還不行。”譚本宏說。
逸動PLUS
譚本宏表示,他們現在對自己的要求是——不斷地審視客戶的需求,研判客戶的需求,以這個目標來優化產品。“壹定要在每壹次評審、每壹次決策、每壹個經營活動中,體現出以客戶為導向,而不是以工程師為導向,也不是以領導為導向。”
2
懷揣“倒下危機”,做“世界壹流車企”
擡頭理想,低頭現實,要問理想何時能夠實現,得先琢磨好現實有多殘酷。市場的殘酷程度,對於長安來說,早已經不生僻。
“疫情加速了中國車企淘汰賽。”朱華榮不止在壹個場合說過這句話。
早在5年前,朱華榮就預判50%的中國車企將被淘汰出局,而過去兩年中國車市發生的變化正在印證他的預言。不過朱華榮也強調說:“這不是判斷,而是規律。世界上本來不需要那麽多品牌。”
眼下,盡管長安今年奪回自主前二位置已經毫無懸念,但在世界舞臺上前途如何,卻是說不準的事。可是,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已經比同行者強大的優等生,有強烈的將理想化為現實的欲望。
比如,幾年前,長安就不再局限於傳統車企定位,而是致力於轉型成為“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為了更好地與體現自己這壹追求,在2020北京車展上,長安將品牌形象和logo都進行了升級。
“這1萬億的出行產業,我們長安壹定要去。所以我們有T3出行、長安出行。”朱華榮誓言做好出行市場。
同時,他又強調,轉型並不是要把原來傳統汽車的能力拋棄,那是強大優勢。“硬件的功能性就像壹個人的身體基本狀態,身體狀態不好,腦袋再好也沒用。”
再比如,為了能在新能源板塊有更大筆的投入,長安直接將長安新能源剝離,成立了新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以此規避上市公司對於技術投入的約束。
“有的企業不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時候可以投入壹些,多虧壹些也沒有關系。”朱華榮解釋將長安新能源混改出去的理由。從這,我們也能看出這是壹個富有雄心、不甘平庸的大計劃。
據透露,長安的軟件中心以及天樞科技等,也將和長安新能源壹樣在未來進行混合所有制改制。壹定程度上,錢砸得下手必有回響。朱華榮也說,“我認為我們有機會超過國際上的大品牌。”
高端化這條路也是必走的。
2017年,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成立50:50股比的合資公司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長安蔚來”)。而當時也是吉利、長城、奇瑞等頭部自主車企集體發起新壹輪品牌向上的節點。因此,外界猜測長安蔚來將承擔長安汽車高端乘用車品牌的任務。
譚本宏對汽車產經表示,“正在悶聲憋大招,我每天大概有50%的精力做這件事情(高端品牌)。”但他也指出,長安汽車對高端品牌非常慎重,估計到年底才會看到更多信息。
UNI高端序列的全新概念車——長安Vision V
另壹個不可忽視的是***享平臺。
當消費者談論合資平臺基礎時,他們期待的其實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高價值的東西。譚本宏說,長安的平臺化架構對標的正是國際巨頭的制造平臺,跟他們的平臺相比較,譚本宏表示,他對長安的平臺有更強的信心。
歐尚的成功可能是該平臺實力的見證。歐尚品牌,雖只有1000人,但是因為有大量長安***享資源在運作,已逐漸顯露出鋒芒畢露的壹面——歐尚X7多月闖過萬輛大關,歐尚X5也箭在弦上,或將成為歐尚第二個爆款。
在壹場以技術為利劍的突圍戰中,士氣正旺的長安似乎希望在壹次絢麗的爆發中再次搶跑——除去百年車企的積澱與實力支撐外,它還有經歷興與衰以後的沈穩與冷靜。
“企業最大的危機是自己內部的危機。”朱華榮說,這是他現在每天思慮的事情。
中國人喜歡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不忘危機,才能維持長久的安寧。不難發現,作為中國汽車企業崛起、產業不斷奮鬥向上的縮影,長安早已將此爛熟於心,猶如“長安”二字,且行且思,綿延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