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東莞市大朗醫院的歷史沿革

東莞市大朗醫院的歷史沿革

東莞市大朗醫院設立於1951年,由陳敘彜、葉鎮南、鄭民豪、傅子良等人在大朗正街28號創建大朗衛協會,設中醫、西醫和牙科,鄭民豪任主任。同時,大朗圩、保安圩、安和圩成立小型診所,各由2-3名醫生組成。

1955年,大朗圩、保安圩、安和圩診所合並“大安保聯合診所”,後改為“大朗區聯合診所”。

1957年,大朗區成立衛生所,由陳敘彜負責。增設專人管理婦幼工作。

1958年,衛生所遷址到賣糖街28、29號,後改稱為大朗衛生院,又遷到正街56-60號,東莞縣調蔡浩英任院長。增設檢驗室、留醫部、婦產科。檢驗室有兩臺顯微鏡,留醫室設病床10張。

1959年,大朗衛生院又改稱大朗公社中心衛生院,管轄黃江衛生所,遷址巷頭新街聚樂樓。舉辦第壹屆中醫學徒培訓班,招收學員陳柏蓀、葉子流、陳校全、葉梁穩、李亮通、鄺星仔、鄺瑞柳、黃潤昌、陳金深、溫兆洪、何啟成11人;婦產科培訓42名新法接生員。

1960年,遷址到大朗區府舊址萬新大樓。中醫學徒班除留陳柏蓀、李亮通(國藥)外,其余全部下放農村。

1961年,大朗醫院管轄的黃江分院、梅塘診所、田美診所等黃江境內的醫療機構劃歸黃江公社衛生院。中醫學徒班招收葉通明、謝敏生、陳秋田再次辦班;廣東省衛生體制改革30條在大朗做試點,衛生院與國藥分家。

1966年,增設松木山診所。

1970年,東莞縣婦幼保健院在大朗醫院舉辦為期壹年的農村半農半醫(婦幼專業)學習班,黃江、大嶺山醫院派人參加學習。

1971年,在莞樟公路“賣茶水”(醫院現址)建新院。增設病床90張。

1972年,建立中草藥采集隊,成立中草藥制劑領導小組,增設制劑室、手術室。

1973年,新院建成,設中醫門診、西醫門診、婦產科、手術室、化驗室、住院部、牙科、藥房,轄松木山診所。

1974年,增設超聲室。

1975年,興辦合作醫療,發放合作醫療證,憑證免費取藥。

1976年,增設放射科、辦公室。辦公室管理職工宿舍、飯堂、車輛等後勤事務;舉辦赤醫函授輔導班。

1977年,改稱為東莞縣大朗衛生院。由黃國維、麥家耀奠定分科,初步開成內、外、兒、婦、五官、中醫的分科治療;增設心電圖服務。

1983年,成立黨支部。***有14個臨床科室,分設中醫、西醫兩大類,中醫設內科、外科、骨科、痔瘡科;西醫設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牙科、眼科;此外還有辦公室、化驗室、檢驗科、住院部。轄松木山診所,合作醫療停辦。

1984年,增設松柏朗診所。

1986年,增設石廈門診。

1987年,增加胃鏡服務。

1988年,改稱“東莞市大朗醫院”。

1990年,增設防疫組。

1994年,被評為“全國愛嬰醫院”。

1996年,通過全國壹級甲等醫院評審,成為東莞市社會保險定點醫院。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作開展基因診斷技術。防疫組改稱防疫科,增設二門診。

1997年,成立職工代表大會,選舉了工會主席。提供導診服務。

1998年,增設急診科、ICU監護病房。

1999年,增設荔灣、長富、敦煌門診;開設手外科;成為惠州衛校教學、實習基地。

2000年,建成中國金衛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醫院遠程醫學中心;成立現代口腔治療中心;成立水口分院;內兒科新生兒監護室投入使用;增加彩B、乳腺、無痛人流、鼻竇纖維鏡服務。

2001年,取得大輸液等制劑生產許可證,成為大制劑生產醫療機構;成立水口、大角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增加核磁***振服務。

2002年,內兒科分設為內科、兒科;增設巷尾、蔡邊門診。

2003年,成立非典型肺炎發熱門診;召開第二屆職代會,通過《大朗醫院獎懲條例》;ICU監護病房改設為綜合ICU,獨立工作;成立醫療客戶服務中心;性病實驗室、HIV實驗室建成並通過市級驗收。

2004年,性病實驗室、HIV實驗室建成並通過省級驗收;預防接種門診創建成市級規範接種門診。

2005年,成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與省人民醫院合作“雙向轉診”,成為省人民醫院基層醫療合作醫院。

2006年,聖堂分院成為“東莞市社區服務中心”。

2007年,升格為副科級單位;成為廣東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青年誌願者實踐基地;成立松湖分院,成立新住院樓籌備領導辦公室。

2008年, 撤銷社區辦、聖堂分院、大角嶺門診、美景門診、求富路門診、蔡邊門診、石廈門診、松木山門診,並移交鎮社區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