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大氣環流。 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壹個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是形成季風環流的主要原因。
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
東亞季風
季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這壹地區夏季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正如歌曲“黃土高坡”中唱到的“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實際上指的就是東亞季風。
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東亞居於兩者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
冬季,東亞大陸位於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控制之下,海洋是低壓,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氣流由陸地指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於是在東亞地區冬季形成西北季風。同樣道理,夏季,東亞大陸受印度低壓控制,海洋上則是高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東亞夏季刮東南風,由此可見,東亞季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間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而形成的。
冬季,東亞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前緣的偏北風,低溫幹燥,風力強勁;夏季,東亞盛行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高溫、濕潤和多雨。
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壹帶冬季是東北季風,夏季是西南季風。
冬季,南亞地區也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在海陸間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從而形成東北季風;夏季,則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位置也隨著北移,這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就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西南季風。
由此可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惟壹原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等也是形成季風的原因。
我國就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風來臨時,給我國也帶來了許多好處。
[教師] 在世界上北緯15°~30°的緯度帶上,大都是幹旱的沙漠或荒漠,如西亞、北非。我國處於這壹緯度帶上的長江以南地區,所以成為降水豐沛的“魚米之鄉”,主要是受惠於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比世界同緯度的許多地區氣溫偏高。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壹大優勢,使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我國水稻、棉花的種植界之北,在世界上是數壹數二的。在高溫季節,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最多的季節。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是我國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都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