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加2020年奧運會!”
2008年,當北京鳥巢 體育 場李寧點燃熊熊聖火,在上海徐匯區壹處普通居民家中,壹個年方3歲、正牙牙學語的小姑娘,發出了人生最響亮的誓言。
那壹年,這個懵懂的上海小囡,會唱的第壹首歌就是國歌,天天看奧運會比賽,跟著電視裏的選手們壹起,見證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這樣只能在勵誌電影裏發生的情節,卻在13年後如願成真。從7歲爬上跳臺,到11歲兒童節完成人生首次207C,再到15歲奧運收獲壹金壹銀,“夢之隊”的又壹代“大魔王”,正在路上。
東京奧運會的壹金壹銀只是開始
01.兒童節禮物,是人生第壹次207C
祖父陳新熙曾是上海著名體操運動員,爸爸陳健是徐匯區青少年 體育 運動學校體操高級教練,媽媽董春華是上海市 體育 學院體教訓練學院體操教研室副教授。出生在 體育 世家的陳芋汐,看上去想不當運動員都難。
然而,同為高知分子的父母,深知競技 體育 的艱辛,開始的時候並不想讓她走 體育 這條路。
上小學前的陳芋汐,數學上有天賦,其他科目成績也不錯,“大班的時候,乘法口訣表都是倒背如流”,母親董春華說。
然而,童年時的陳芋汐,卻是個“病秧子”。“別人感冒她發燒,別人發燒她住院。有壹次,幼兒園大班升國旗的時候,她暈倒了。”回憶起女兒兒時的脆弱,陳健記憶猶新。
最終,父母尊重了女兒的意見,帶著讓孩子強身健體的目的,讓幼年的陳芋汐接受了專業訓練。起初,陳芋汐接觸的是爸爸擅長的體操,不曾想,這壹練讓陳芋汐的天賦被發掘出來。
練了沒多久,陳芋汐被少體校的多位教練看中,成了體校裏遠近聞名的香餑餑。而最終將她“搶”到手的,是前跳水世界冠軍、原上海跳水隊領隊史美琴。
就這樣,在陳芋汐7歲那年,她爬上了高高的跳臺。
陳芋汐7歲開始訓練
冥冥中似有巧合,除去祖父、父母兩代人的熏陶,陳芋汐就讀的光啟小學,亦是壹所專門培養跳水世界冠軍的造星工廠。
2008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十米板冠軍火亮,2018雅加達亞運會女子雙人十米臺冠軍張敏潔,全國跳水冠軍夏冰清、夏玉潔姐妹……
但這裏走出的最響亮的名字,還是四屆奧運會冠軍得主——吳敏霞。
“吳敏霞姐姐優雅的跳水姿勢吸引著我,然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訓練時全身上下都綁滿了繃帶,這是夢想的代價,他們都是我身邊的榜樣。我相信,總有壹天我也將成為其他人的榜樣……”
這段文字,出自於陳芋汐五年級寫過的壹篇題為《無挑戰,不青春》的周記。
壹切巧合都是最好的安排,師出同門的兩代冠軍,在稚氣的字跡和憧憬中,完成了無聲的接力。
4年前的6月1日,之於尋常的12歲女孩,或許只等著兒童節晚會結束後,拆開父母精心準備的禮物。
然而,就在這壹天,還不滿12歲的陳芋汐,克服對泳池的畏懼,從跳臺壹躍而下,完成了人生第壹次對207C的挑戰。
嚴格的教練,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陳芋汐的動作缺陷,而可憐巴巴的小姑娘,只敢怯生生的答上幾句。
但熟悉跳水的觀眾都清楚,207C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賽場“敲門磚”,攻克了這壹瓶頸的陳芋汐,壹年之後,正式開啟了各類賽事的冠軍收割。
02.餓著肚子,備戰東京
比嚴格的教練更大的考驗,是壹次次躍入水池,帶來的無處不在的傷病。
“她主要的問題是手腕和足踝的傷病,手腕傷病來自長期倒立支撐引發的腕部肌腱勞損,腳趾問題是長期踮腳發力造成的。”陳芋汐的醫療顧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醫生葉庭均回憶說。“兩處是典型職業傷病,也是運動員日復壹日訓練的證明。”
進入上海跳水隊後僅僅壹年後,陳芋汐開始爆發。
當年的全國跳水錦標賽上,年僅13歲的她獲得10米臺冠軍,被媒體稱為“爆冷奪冠”。2019年5月的國際泳聯跳水系列第四站俄羅斯喀山站,陳芋汐和苑浩妍搭檔獲得女雙10米臺冠軍。之後的倫敦站,陳芋汐不僅拿下了雙人10米臺冠軍,還贏得了個人賽冠軍。
2019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首次參加世錦賽的陳芋汐便登頂冠軍,幫助中國跳水隊時隔六年後再次獲得該項目的世錦賽冠軍。
陳芋汐在廣州世錦賽上獲得冠軍
然而,疫情打亂了跳水隊的奧運備戰計劃。而早熟的陳芋汐遭遇的,不是“成長的煩惱”,而是“長個的煩惱”。
“去年(2020年),孩子開始經歷了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從1米47長到了現在的1米57,以前她跟張家齊站壹起矮半個頭,妳看今天和張家齊站壹起領獎,反而高出來半個頭了。”陳健說。
而陳芋汐也不免自嘲:“剛來國家隊時,我是女臺(女子跳臺)項目最矮最小的壹個,現在已經是最大只的了。”
生長發育,對於少年運動員是必須直面的煩惱,尤其對於跳水而言,身高高壹點,體重多壹點,空中翻轉的感覺、開腿早晚都是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2020年是陳芋汐人生的“至暗時刻”,為了確保動作精準到位,小姑娘主動開始控制體重。“回來吃飯,我給她燒了好幾個菜,結果她只吃了幾口蔬菜,”母親董春華說,“她很謹慎,壹是怕肉菜裏有不安全的成分,二是想控制住自己的體重。”
“我覺得這次比賽她壹下成熟了很多,出發前壹個星期,她小關節還受傷了,但她瞞著我們沒說,只告訴了‘外婆’,說自己會配合保障團隊盡快恢復,”陳健說。
如此自律,讓父母既是心疼,又是安慰。“在這種關鍵時刻,她小小的肩膀能夠扛起責任,我們覺得非常欣慰。”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陳芋汐還是個“寶寶”
03.是“寶寶”,更是無敵美少女
生活並不只有疲憊、傷痛和挫折,也有著欣喜、甜蜜和美妙。而出現在東京的陳芋汐,無時無刻不在場下,自然而然地感染著周邊世界。
身為本屆奧運會女子跳水最年輕的搭檔,均為成年的張家齊和陳芋汐,也有專屬於少女的粉紅色世界。
比起酷愛芭比娃娃的張家齊,跳臺上格外沈著、平靜的陳芋汐,場下更活潑,更本真,笑的時候眼睛瞇成壹條縫,站在鏡頭前也壹直樂呵呵的。
樂天的搭檔,讓張家齊忍俊不禁:“她像小孩兒,像個寶寶,我的寶寶。她是特別聰明的小孩兒,教啥都能會,教啥都能懂,我也沒啥可傳授的了。我後面的安排就是當好拉拉隊,好好為我的隊友們加油鼓勁。”
兩個人如何互相打氣?張家齊笑著透露,“我們也就比賽時候互相打氣,平時我們倆懟得厲害。”陳芋汐調皮地總結道:“我們是互懟中找打氣的感覺。”
比起已經結束東京任務的張家齊,參加女子單人10米臺的陳芋汐,直言自己感受到了搭檔的精神支援:“這次奧運會先比雙人,後比單人,我沒有那麽緊張,因為我搭檔在旁邊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勵。”
兩位元氣少女的訓練日常
每天上午上課,下午訓練四小時,課余時間還時常補課,但壹問陳芋汐“這麽苦,不練了好不好?”小姑娘都會壹個勁的搖頭,“我喜歡!”
而被陳芋汐親切地稱呼為“外婆”的啟蒙教練史美琴,也感慨愛徒的要強:“陳芋汐真的太不容易了,她和其他孩子不同,往往練習壹個星期,她就會發燒,有時要休息三個星期。”
選擇跳水,意味著和小小年紀,就要和家人聚少離多;意味著要常年和枯燥、艱苦的訓練和比賽為伴。
羨慕同齡人嗎?陳芋汐的回答是堅定的“不”。“雖然我犧牲掉了更多業余時間,但我換來的東西比他們更多,有付出就有得到,跳水是我喜歡的,選擇就不會後悔。”
5年前的裏約奧運會上,年僅10歲的陳芋汐看著電視裏師姐吳敏霞站上冠軍領獎臺時,她曾告訴自己:“我要向姐姐學習,認真訓練,爭取出好成績!”
如今,陳芋汐再壹次,兌現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