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或有些姍姍來遲,但結論卻還是首次披露。接近四成公司虧損,2018年對於中國保險業來說註定刻骨銘心。
全新的監管機構中國銀保監會正式面世、全行業對外開放提速、稅延養老險落地,當然也不乏安邦保險被接管、人保集團回歸A股這些重大新聞,即便很多年以後人們也必須承認,2018年的諸多事件在不斷挑動市場神經的同時確亦彰顯出行業監管不斷完善、保險公司治理持續規範的主旋律。
然而,身臨其境者的感受卻要復雜得多。事實上,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頻頻調整的資本市場,讓所有金融機構都感受到更加嚴峻的生存壓力。而保險公司同樣需要面對保費增速下滑、償付能力告急、虧損幅度擴大等多種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保險公司的業績單發生了哪些變化?多年投入後是否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為了勾勒保險行業經營全貌,標點 財經 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展開數據排查。
經過梳理,披露了2018年年報的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各為86家,以此為依據,標點 財經 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推出了《2018保險公司虧損榜》。結果顯示,在納入統計的172家保險公司中,虧損公司達到67家,占比39%。人身險和財產險的虧損公司數量分別為31家和36家,分別占比36%和42%。
五大變化值得註意 四公司虧損超10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和本報去年推出的《2017保險公司虧損榜》相比,本次榜單出現了幾點值得註意的變化。
首先壹組具有沖擊力的數字是,2018年出現了四家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保險公司,且高居榜首的幸福人壽虧損額高達68億元;位居其後的長安責任險、眾安在線(6060.HK)、長城人壽分別虧損18.33億元、17.97億元、15.93億元。
而2017年虧損最嚴重的眾安在線,彼時首份年報巨虧9.96億元的消息曾引發不小轟動,但和如今的榜首相比只不過為其14.6%,兩者相差5.8倍。
另外還有21家在2017年本就虧損的公司經營狀況進壹步惡化。首當其沖者乃去年履約保證險踩雷的長安責任險,虧損額同比增加16.38億元至18.33億元。
第三,有虧損擴大的也有鹹魚翻身的。《2017保險公司虧損榜》中有13家公司在2018年成功上岸 ,暫時摘掉了虧損帽子。其中包括7家人身險公司—中融人壽、信泰人壽、利安人壽、中荷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瑞泰人壽、中國人民養老,以及6家財產險公司—久隆財險、眾誠 汽車 保險、蘇黎世財險、華海財險、日本興亞財險、廣東粵電財險。
中融人壽和信泰人壽凈利潤增長較為顯著,分別從2017年的-8.65億元和-7.59億元增至2018年的1292.1萬元和3221.24萬元。
第四,虧損榜上各保險公司的座次也隨之發生大幅變動。人身險方面,2017年第壹名中融人壽和第三名信泰人壽因扭虧為盈離開榜單;長城人壽、昆侖 健康 、德華安顧人壽繼續堅守前十;幸福人壽、合眾人壽、渤海人壽、國聯人壽、招商局仁和人壽、長生人壽、橫琴人壽因轉盈為虧或虧損擴大成為前十名的新晉者。
財產險方面,長安責任險、眾安在線、安心財險、浙商財險、泰康在線連續兩年名列榜單前十,並依次位居2018年虧損前五名;安華農險、安盛天平、永誠財險、華安財險、前海聯合財險成為前十名的新面孔;國任財險、燕趙財險、建信財險、渤海財險、珠峰財險2018年虧損額均有所收窄,脫離了虧損前十名陣營。
“七虧八盈”成為傳說 25家老公司折戟
所謂“七虧八盈”的慣例,是指新成立的保險公司連續虧損七年後,才開始盈利。這句老話主要應用於壽險行業,財險公司的前期虧損階段往往會短壹些。
不過,業界的“普遍規律”並不能為現實經營狀況打保票。從《2018保險公司虧損榜》的統計結果來看,成立於2010年之前,也就是說至少有8年發展歷程的公司中,有25家公司2018年出現虧損。
按成立時間統計,其中 歷史 最悠久的公司是華安財險,其自1996年12月3日成立後幾乎每年都處於盈利狀態,2015年更是達到峰值7.63億元,但2016年開始凈利潤驟減,並在去年由盈轉虧。
排在其後的長生人壽成立於2003年9月23日,為中國首家獲準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該公司成立以來經常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16年才實現234.73萬元微利,但好景不長,次年又重回虧損泥潭,2017年和2018年分別虧損1.34億元、2.6億元。
描畫了不同的成長曲線,上述五家公司在2018年殊途同歸,分別虧損7897.11萬元、3280.51萬元、2.06億元、3.76億元、1.71億元。
而在《2018保險公司虧損榜》上,還出現了8家2018年新成立的公司,包括北京人壽、國寶人壽、瑞華 健康 、海保人壽、國富人壽、黃河財險、太平 科技 保險、融盛財險,虧損額均在5000萬元至1.3億元之間,未來它們的盈利之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