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熱潮正損害中國在南極科考站科研。與徐成華(音)壹起到南極洲旅遊的遊客們卻被告知遠離企鵝。作為野生動物拍攝制片商,徐已兩次前往南極。他說遊客們被反復提醒註意這些規則,包括不亂丟垃圾、至少與企鵝保持5米距離等。“但某些中國遊客仍舉止不當,(包括)在企鵝前發出種種噪音、手舞足蹈甚至與它們‘握手’”,他說,“南極是只有富人才能付得起旅遊費的地方,但我認為他們的行為(與財富)不相符。”
隨著“地球盡頭”進入越來越多中國遊客的旅遊範圍,科學家和旅遊機構日益意識到需有效管理蜂擁而至的遊客,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這個大洲脆弱環境的影響。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王培(音)說,前年12月至去年2月在中國在南極的科考站長城站工作時,他和同事們經常遇到(中國)遊客。當科考隊員們沒有沈浸於現場考察工作和處理數據時,總要迎接12名至100名遊客,且大部分來自中國,壹周會多達4次。
“他們花費很長時間才終於到達我們的科考站”,正在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王說,“我們理解許多人都希望看到它,我們不歡迎他們似乎不合情理。”但王表示,此類頻繁造訪不但影響科考工作,還引發有關人類紛至沓來正影響該地區敏感生態系統的擔憂。
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AATO)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南極洲第二大遊客來源國。2016至2017夏季遊覽這個大陸的4.4萬名遊客中,有12%來自中國,33%來自美國。與壹年前相比,中國遊客人次增加1/4。“這個市場越來越大”,中國極地旅遊市場業內人士張磊(音)如是說。
王表示,遊客們通常在長城站逗留約1小時,但要花很長時間才能乘船抵達和離開這裏。至少需要兩三名考察隊員迎接每個旅遊團,介紹該站並防止遊客們進入危險區域。某旅遊團曾因極端天氣在該站滯留近4小時。“他們只能等到天氣轉好才能離開,但這裏容不下那麽多人”,王說,“很快大家開始餓了。南極科考站的食品供給很緊張,我們通常每年才卸載壹次食品。”
王認為,在進壹步向旅遊開放該地區前,有關部門應該開展評估且需改善遊客組織工作。但業內人士正目睹南極洲旅遊熱潮在繼續。限制遊客人數似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是這樣。張磊預計未來幾年該市場將強勁增長。在中國消費升級(更青睞優質商品、服務和新體驗)的背景下,探索南極洲已成為(中國)許多中高端消費者的旅遊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