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講,在我們想象中的地球和月球大概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們知道,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裏,而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半徑分別為大約1737公裏和6371公裏,所以地球和月球的實際情況應該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可以看到,在這種情況下,月球對地球所起的保護作用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實際上,地球之所以沒有像月球那樣隕石坑密布,主要是因為地球自身的條件,這大概可分為三個方面。
大氣層的阻擋地球有壹個厚厚的大氣層,當隕石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空氣會與隕石發生劇烈的相互作用,進而在隕石表面產生高溫,並在隕石內部產生高壓,如果隕石不夠大,或者不夠致密,就很容易在大氣層中因為高溫而被燒蝕殆盡,或者因為內部的高壓而直接爆炸解體。
當然了,雖然地球的大氣層能夠阻止很大壹部分“來襲”的隕石,但還是會有壹些隕石能夠突破這層防禦機制。
對於隕石的典型入射角度(45度)以及典型入射速度(17公裏/秒)來講,直徑超過30米的鐵質隕石、直徑超過81.2米的致密石質隕石、直徑超過118米疏松石質隕石以及直徑超過146米冰質隕石,都有可能在地球上形成隕石坑。
按常理來講,地球已經誕生了大約45.5億年,在經過了如此漫長的時間之後,地球上的隕石坑累積起來,其數量也會相當可觀,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為什麽呢?我們接著看。
風化作用和填埋過程地球上的風化作用大致可分為“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以及“生物風化作用”,這三種風化作用既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相輔相成,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將地球表面的巖石不斷地剝蝕成碎塊、砂子甚至是泥土。
與此同時,這些碎石、砂子和泥土等物質又會在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的作用下不斷地向低窪區域匯集,時間久了,地球表面的各式各樣的“坑”都會被填埋,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隕石坑。
板塊運動地球的巖石圈並不是壹個整體,而是分為了若幹個板塊,在巖石圈之下就是具有流動性的軟流層,所有的板塊都會隨著軟流層的“流動”而發生相應的水平運動,這就被稱為板塊運動。
地球板塊運動的速度壹般都是每年幾厘米的數量級,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種速度可以說是微不可察,但如果從上百萬年的時間跨度來看,這就相當可觀了,如此壹來,板塊的分裂和碰撞也就在所難免。
當板塊發生分裂時,如果板塊之上存在著陸地,那麽陸地也會隨之斷裂,在此之後,大量的海水會湧入斷裂處,進而形成新的海洋,而當板塊發生碰撞時,碰撞區域通常會高高隆起,除此之外,在板塊之上還會形成大量的褶皺和斷層,而在有些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壹個板塊直接俯沖到另壹個板塊之下的情況。
在過去的日子裏,地球的板塊運動就這樣壹直在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的話,“滄海桑田”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常見的,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那些原本應該存在於地球表面的隕石坑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小結綜上所述,地球上之所以很少見到隕石坑,其主要原因並不是月球在保護地球,而是地球自身的條件能夠將絕大多數隕石坑“抹去”,相對而言,月球沒有大氣層,其表面更沒有液態水和生物,而在大約36億年前,月球的核心就已經完全冷卻,板塊運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月球上出現隕石坑密布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