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該電影最大的看點不是劇情而是音樂,這壹點毋庸置疑。在這壹點上,來自1983年代同樣的臺灣電影《搭錯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歡顏》中成就的是齊豫,在《搭錯車》中成就的是蘇芮。電影中的音樂往往成為烘托和點綴的最好因素,而當音樂超越了電影本身的故事情節,將會呈現本末倒置的結果。幸好在這壹點上,《歡顏》的處理很巧妙,沒有陷入到這樣的境地之中。而齊豫的經典歌曲《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分別呈現在故事的不同階段正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而這樣的音樂設計,還會想起很多的電影,這包含著大陸電影導演賈樟柯的影片。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後兩者直接使用流行歌曲的名字作為電影名,而在其電影中總是充斥著深刻的時代烙印,這種烙印的展現形式就是音樂。這壹點,作為電影是相通的,而且都是屬於國語電影的組成部分。影片在最後,給觀眾留下壹個懸念:齊盈再次出現在唱歌地方的時候,張治中又出現在那個角落的座位上。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不是繼續下去還是別的,這種結尾沒有設計更多的直接性而是為觀眾設置了更多想象的空間,自由去想象,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