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箭”級導彈艇上裝備的雷達及電子設備並不是很多,但大多是我國90年代以後研制的新型裝備,不僅體積小、性能先進,而且可靠性、探測性能及抗幹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這使“紅箭”級除具備較強的對海探測能力外,還具有很強的對空探測及電子戰能力。
主桅頂部裝有壹部352型多用途搜索雷達,主要用於對海面目標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采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很強的抗電子於擾能力,即使在受到幹擾時,也可穩定地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0千米和30千米,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同時處理其中的4個,並可為艇上的88C型光電探測系統進行目標選擇及目標指示。
艦橋上方裝有壹部343型火控雷達,用於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的控制,對海最大作用距離為80千米,正常跟蹤距離為65千米,艇載導彈可在這個距離內自主攻擊敵水面艦艇,艦艦導彈可全程由該雷達進行控制。
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需要由其它平臺進行目標指示,以實現超視距攻擊。在對空模式時,對5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40千米,對0.02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7千米,可對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目標指示、分配及數據裝定。此外還具有光電探測器作為輔助探測手段,以便在雷達受到幹擾時確保對目標的跟蹤。
不過,該雷達不能同時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控制,這壹點在作戰時會受到壹定的限制。壹部RM-1290型導航雷達用於艦艇在海上航行時使用。艦橋後部壹單獨桅桿上裝有該艇的另壹重要探測設備——88C型光電探測系統。該系統是我國80年代末期研制的壹種綜合光電對空探測系統,主要用於提高中小型艦艇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並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探測精度高等特點,既可作為小型艦艇的主要探測設備,也可用作大中型艦艇的輔助探測設備,具有很高的使用靈活性。
88C光電探測系統主要由多用途搜索雷達、光電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及火力系統組成。光電探測器包括紅外攝像機、光學攝像機、跟蹤攝像機及激光測距機,對2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千米,對0.2平方米目標為8千米,可有效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及導彈目標,具有晝夜工作能力。
該系統采用了集中控制,模塊化設計,分系統之間采用了高速數據線進行聯結,具有很強的工作可靠性和抗幹擾能力。其火力系統部分主要是艇上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艦炮,探測系統可同時將同方向的不同目標分別提供給兩座30毫米艦炮,343型火控雷達對艦艦導彈進行控制時,也可為艦首的76A雙37毫米艦炮提供目標數據。
除以上雷達及光電探測系統外,艇上還裝有先進的導航、通信設備,可完全滿足在中近海航行作戰的要求。艇上裝備了較為完善的電子對抗設備,像923型雷達告警接收機、918型主動幹擾機、電子偵察系統等,都是性能很先進的新型電子戰設備。
在艦橋後部平臺上裝有多組幹擾彈發射裝置,每組發射裝置內可存放36枚彈藥,其中18枚為紅外幹擾彈,另18枚為金屬箔條幹擾彈,其最大射程為1500米,可單發和多發齊射,能有效地對來襲反艦導彈進行幹擾。
在排水量為500噸左右的導彈艇上裝備如此多的電子戰設備是不多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艇的綜合作戰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對艦艇電子戰能力的重視,這也完全符合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該炮口徑為76.2毫米,初速為980米/秒,最大射速為120發/分,火炮射界為-15度~+85度,對海最大射程為15.5千米,對空最大射程為9千米,炮塔下部設有可裝152發炮彈的大容量彈艙,可進行長時間的射擊。該炮火力密集、射程遠、殺傷力大,既可對海又可對空,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紅箭”級原來裝76A雙37毫米艦炮對海火力不足的弱點。火控系統可沿用原雙37炮的系統,其自身還具有光學瞄準裝置,可采用自動、半自動及手動射擊。
“紅箭”級導彈艇的設計初衷是用來在南中國海保護我國的所屬島嶼及海洋資源,要經常面對的是外國1000噸級以下的中小型巡邏艇及導彈艇,而在非戰爭狀態下,使用最多的應是各種口徑的艦炮。目前我國南海沿岸各國所裝備的此類艦艇上裝備的大多是76毫米艦炮。
這樣,“紅箭”級上裝備的雙37艦炮在火力上及殺傷威力上是處於劣勢的。而AK-176M型艦炮就彌補了這個弱點。雖然它還有較多的不足,但在安裝AK-176M艦炮後,“紅箭”級導彈艇的作戰性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這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我國目前還裝備有大量的037系列反潛護衛艇,由於其設計年代及技術的限制,總體性能不能滿足現代作戰的需要,而“紅箭”級由於其自身所具備的諸多優點,完全可以其為基礎研制壹種新型護衛艇,用以替代037系列反潛護衛艇。還可為其換裝先進的超音速艦艦導彈,增加防空導彈等,從而發展成壹個完整的“紅箭”級系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近海防禦和攻擊力有壹個較大的提高,並為日後發展更為先進的隱身型導彈艇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