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世上真有異靈存在嗎?

世上真有異靈存在嗎?

如果妳是無神論者,那就不存在。

如果妳是有神論者,下面這個分析挺好的, 鬼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之壹。 確實存在。 但您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恐怖。 人不害鬼,鬼不害人。假如您早就聽說過壹個遠房的親戚,人特別好,就是長得難看,您見了他,會害怕嗎? 壹般情況下,人是見不到鬼的,絕大多數“鬼”,都是人“鬧”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鬼。 縱然真的遇到鬼,對他念“阿彌陀佛”,他壹定會歡喜離去的。 據說19世紀美國曾做過實驗,發現人在死的壹瞬間損失了5克的重量,他們把這解釋為靈魂,這實驗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但損失的5克物質是不是靈魂就不得而知了. 也許不是鬼魂,而是壹種精神束進入另壹維空間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於鬼的傳說更無法搜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達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在上古神話中難以見到死後世界的描繪,“鬼”字最初也並不是現在的意義。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壹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壹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兇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豐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壹,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鐘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壹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回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回,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栗,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兇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鬼文化的的構成要素除了鬼世界外,當然還離不開鬼節。我國重要的鬼節有兩個:清明和農歷七月十五。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後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雲:“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壹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麽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壹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擔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遊樂的日子。 至於七月十五,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壹。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壹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壹天搞壹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壹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