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泥炭在自然狀態下,組成物質橫跨液相、氣相和固相三種狀態。其中固相物質的部分,主要包含有機物質和礦物質兩部分。而如果以組成物質的角度來看,泥炭主要的成分是有機物質(也是碳元素的主要來源),而其中又以固相的有機物質比例最高。不同組成特性的泥炭,有不同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形成
泥炭是沼澤在形成過程中的產物,也是沼澤地形的特征之壹。泥炭的主要來源是泥碳苔(Peat Moss)或泥碳蘚(Sphagnum),但除此以外其他的有機物質例如死去的沼澤植物乃至於動物與昆蟲的屍體,都有可能成為泥炭的形成來源。這些物質在死亡後沈積在沼澤底部,由於潮濕與偏酸性的環境,而無法完全腐敗分解,因而形成所謂的泥炭層。有機物質分解或潮化的程度主要是視其組成成分與浸水程度(潮濕度)來決定,通常在較潮濕的地方泥炭層的形成比較快,有機物的分解度比較低,而較幹燥的地方則相反。利用這個特性,氣象考古學的研究者可以利用泥炭來分析古代的氣候變遷史,而利用分析泥炭裏的組成物質,古代環境學家也能重造模擬古代時該地區的植物分布狀態。
在適當的環境(例如高壓)之下,泥炭可以進壹步地轉變成煤炭(無煙炭),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在高緯度地區發掘到的泥炭層,許多都是9,000年前,上壹次的冰河期結束、冰河北退之後才形成的。像這樣的泥炭層形成的速度非常慢,有時甚至只有每年1公厘的程度而已。
用途
在許多當地盛產泥炭的地方,泥炭被用來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使用。
在蘇格蘭地區,泥炭被大量用來作為制造蘇格蘭威士忌的過程中,烘烤已發芽大麥所需的燃料來源。使用泥炭烘幹的大麥具有獨特的煙熏味,已經變成蘇格蘭威士忌的風味特色,稱為泥炭度(Peatiness),這也是“泥炭”這名詞最常被提及的場合。
泥炭又稱草炭、泥炭土、黑土、泥煤,通常分為高位泥炭和低位泥炭兩種。高位泥炭是由泥炭蘚、羊胡子草等形成,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區,我國東北及西南高原很多。高位泥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分解程度較差,氮和灰分含量較低,酸度高,pH值約為6—6.5或更酸。低位泥炭是由低窪處、季節性積水或常年積水地方生長的需要無機鹽養分較多的植物如苔草屬、蘆葦屬和沖積下來的各種植物殘枝落葉多年積累形成的。我國西南、華中、華北及東北有大量的分布。低位泥炭壹般分解程度較高,酸度較低,灰分含量較高。低位泥炭常因產地不同而品質有較大差異。
泥炭是壹種相當優良的盆栽花卉用土。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疏松,透氣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強,質地輕,無病害孢子和蟲卵。目前國外園藝事業發達國家,在花卉栽培中,尤其是在育苗和盆栽花卉中多以泥炭作為主要盆栽基質,而腐葉土、腐殖土等早已成為過去。近幾年來,泥炭在廣東開始普及。在肇慶、增城等地有生產和銷售泥炭。
泥炭在形成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淋溶,以及本身分解程度差,所以本身所含的養分少,在配制培養土時可根據需要加進足夠的氮、磷、鉀和其它微量元素,或在栽花過程中及時給予追肥補充。泥炭可單獨用於盆栽,也可以和珍珠巖、蛭石、河沙、椰糠等配合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售的所謂花卉培養土,其主要成分就是泥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