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論語》十則 原文

《論語》十則 原文

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經常去實習(溫習)它,不也是高興嗎 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裏)來,不也是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知識點:“說”通“悅” 意思:高興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妳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壹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誌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e去聲,不應該讀yue去聲。

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壹篇第壹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註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 雍也》中還有壹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註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o,去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壹藥”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壹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裏,“洛”和“樂”發音完全壹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壹樣,都讀成le去聲。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e去聲(音樂)、le去聲(快樂)外,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有壹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註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壹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壹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 ,與下壹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

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e,去聲。(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e,去聲。(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ao,去聲。

論語十則--成語

死而後已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