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為何動物沒人教,天生就會交配?

為何動物沒人教,天生就會交配?

生存和繁衍是動物的天性,是與生俱來刻在基因內的,這是其中之壹。同時大多數動物都有學習的能力,雖然沒有其他動物教,但是自己卻可以學習。那為什麽動物會去主動學習哪?主要因為有內在的需求,這是關鍵因素。

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它們是唯壹群居的貓科動物,在壹個獅群中1-2頭雄獅(通常為兄弟)作為首領,剩下的就是雌獅,壹般獅群雌獅的數量在7-9只。雌獅的任務就是捕獵和撫養小獅子,而雄獅就是保護獅群提供雄性基因。待獅群中的小寶寶尤其是雄性的,大約在兩歲不到的時候就會被獅王趕出獅群。

在獅群中它們學會了捕獵技巧、生存技巧,也大體掌握學習了社會結構。不然雄獅被趕出獅群後它知道自己該做什麽嗎?首先就是捕獵養活自己,很簡單不捕獵肚子餓,這就是內在驅動力。而獅子的交配行為也是如此,當雄獅長大到兩歲多就開始性成熟,已經可以進行加配了,它們的身體內會分泌雄性激素,讓雄獅精力旺盛有活力,這些就是內在驅動性。

凡是這些不用別人教就能掌握的技能,大部分都是內在基因在起著作用,如何控制生物體,最簡單的就是分泌各種激素,來控制生物體的壹些行為。當動物成年可以進行交配的時候,並不是說它們情感上想要壹個後代了,而是因為基因控制著行為。這裏用螳螂舉例,我們知道螳螂交配的時候有性食行為,就是在交配過程中或者前後母螳螂有吃掉公螳螂的習慣。

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公螳螂也會順著“味道”前來尋找自己的另壹半,它們知道自己可能會被捕食,但依然堅持著前來,妳認為它是懷著誓死也要留下後代的願望嗎?並不是,只是因為到了交配的時期,身體上就有這樣的需求,同時還有這求生的本能,兩者***同作用下,在交配期公螳螂會不斷的尋找母螳螂交配,壹只壹只又壹只,直到被母螳螂抓到吃掉。

生物進化過程中壹部分走向了有性生殖這條道路,那麽就會有先天的驅動力,用進化論來理解就是那些傻的沒人教就不會交配的個體直接就被環境淘汰了,連把基因遺傳下去的機會都沒有。而例如人類到了青春期後有著壹顆躁動的小心臟,這些都是內在的驅動因素,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這就是最本質的道理,刻在基因中的。

而有些親緣關系較近的動物例如獅子老虎以及馬和驢等,它們之間是可以進行加配的,但是生下來的後代都是不可育的。它們之所以進行加配很多都是在人為的幹預下,野生的這樣雜交後代就比較少,因為有生殖隔離,相互之間是看不上眼的,只能找同物種間相匹配的,尤其是昆蟲類,大都會分泌外激素,可以尋找到對方,而跨物種是不會收到這種外激素吸引的。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註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