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在那天,人們或登高望遠,或飲壹壺菊花酒,或遍插茱萸,以不同的活動豐富了節日的內涵。
為什麽叫重陽節呢?
因為在中國古老的經典《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皆陽,兩九相重,所以稱為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民間在當天有登高的節日習俗,所以又叫登高節;因為民間有插茱萸、賞菊花的節日活動,所以又叫茱萸節、菊花節;到了現代,又成為法定的“老年節”。
現今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壹、重陽節介紹
關於時間
農歷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名“茱萸節”,“菊花節”。這是壹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通常在公歷(陽歷)的十月份。
關於命名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在農歷的九月初九那天,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意義
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使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九月也預示著冬天的來臨。天氣漸冷,人們需要準備衣服保暖,孝順的子孫由此思及祖先,便將這天作為給先祖們燒冬衣的時間。因此,重陽節也成為了祭奠死去的家人的節日。
二、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壹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第3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竈的習俗。
重陽節的形成、發展、延伸,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先秦時代。《呂氏春秋.季秋紀》中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通過這段文字的記載可以發現,在當時九月農作物豐收的時候,已經有了祭祀天地、祭祖的活動。另外,重陽這個名詞,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屈原《遠遊》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的詞句。到了唐朝時期,重陽節就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每逢重陽節,宮廷、民間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慶祝節日。
三、重 陽 節 的 傳 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壹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名叫費長房。他習道多年,終於長生不老。壹個叫桓景的青年很崇拜他,並想追隨他學習道術。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事。桓景也潛心學習,刻苦修煉。
有壹天,在爬山的時候,費長房對桓景說:“在九月初九這天,妳們全家將有壹場大災難降臨,妳要提早回家做好準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說:“在九月九這壹天,妳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裏面放進茱萸,並纏到胳膊上,再帶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全家老小到壹個高坡上飲酒。只有這樣,妳才能避開大禍。”
聽到此言,桓景飛奔回家,讓家人認真遵照他師傅的要求去做。到了九月初九這壹天清晨,桓景帶著家人來到附近的高坡,平安度過了這壹天。到了晚上,桓景和家人壹起回到家中壹看,不覺大吃壹驚,家裏的牛羊雞犬都死了。
從此,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近兩千年,人們以此方式來驅邪避難。
四、重陽節的風俗
重陽節的風俗有很多,比如曬秋、放紙鳶、登高、賞菊花、佩戴茱萸等。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時間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裏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登高
陰歷9?月這天,正值秋高氣爽,適合旅行觀光。所以,壹到金秋九月,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在此時旅行登高。
登高可以驅除黴運,還意指“?晉升高位”。這也是古人為什麽很重視這壹傳統習俗。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視,特別受老人重視,是因為人們認為登高還意寓“登頂長壽”。除此之外,人們還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長壽。
在九月登高既是件愜意放松的事,又是件可以欣賞到自然之美的幸事。重陽節登高,在唐代就開始盛行了,古時也有很多跟重陽登高有關的詩歌。
插茱萸
茱萸為長青喬木。該植物具有濃香,它的果實可食用或幹存。它的葉子可以用作藥材。茱萸具有驅蟲去濕,助消化去內熱的功效。春季它開紫色的花,然後開始孕育果實。到了秋天,就結出了紫褐色,味酸,帶皺,質感柔軟的果實。
放紙鳶
紙鳶類似於風箏。據中國傳統習俗,人們通常在清明節放風箏。但每逢清明,也是雨紛紛的時節,因而並不適合放風箏。相比之下,重陽節這天,秋高氣爽,最適合戶外放風箏。
最後輕松壹下。來個詩 歌 賞 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自古有許多故事和重陽節相關,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以及王勃的《蜀中九日》等。王維的這首詩可謂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壹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壹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沈,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