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的特點是壹大二公,指人民公社第壹規模大,第二公有化程度高。?
所謂大,就是將原來壹二百戶的合作社合並成四五千戶以至壹二萬戶的人民公社。壹般是壹鄉壹社。
所謂公,就是將幾十上百個經濟條件、貧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並後,壹切財產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在全社範圍內統壹核算,統壹分配,實行部分的供給制(包括大辦公***食堂、吃飯不要錢,叫做***產主義因素),造成原來的各個合作社(合並後叫大隊或小隊)之間、社員與社員之間嚴重的平均主義。
同時,社員的自留地、家畜、果樹等,也都被收歸社有。在各種“大辦”中,政府和公社還經常無償地調用生產隊的土地、物資和勞動力,甚至調用社員的房屋、家具。
這些實際上都是對農民的剝奪,使農民驚恐和不滿,紛紛殺豬宰羊,砍樹伐木,造成生產力的很大破壞,給農業生產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擴展資料:
壹、誕生過程
1958年6月底7月初,譚震林在鄭州主持召開冀、魯、豫、陜和北京市農業協作會議,他在會議的總結中,講到了農業合作社的變革問題。他說:“像遂平縣衛星社已經不是農業合作社,而是***產主義公社。”?
信陽的同誌回去傳達後,地委根據《紅旗》雜誌兩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關於辦大公社的指示和譚震林談話的精神,進行了討論和研究,認為合並後的大社,實際上已構成人民公社的雛形。
由地委秘書長趙光帶領工作組,首先在遂平縣衛星集體農莊試點,在原21個農業社的基礎上,又並入6個社,***27個農業社、9360戶參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這樣,全國第壹個人民公社在河南誕生了。7月中旬,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和《紅旗》雜誌常務編輯李友久、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專程到嵖岈山公社,和地委工作組壹起,召開社隊幹部座談會,並到各隊調查,在總結群眾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公社研究了壹些規章制度,初步制定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章程(草稿)》。
規定各農業社的壹切生產資料和公***財產轉為公社所有,由公社統壹核算,統壹分配;社員分配實行工資制和口糧供給制相結合;總結了青年隊集體吃食堂的好處,推廣了公***食堂;同時成立了托兒所、幼兒園、敬老院、縫紉組。
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幹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壹領導,分級管理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8月4日、5日,毛主席視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國縣的農村後,於5日晚11時,來到河南的新鄉。?
7日淩晨,史向生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匯報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的情況。當談到嵖岈山公社試行簡章時,毛主席聚精會神,邊聽邊問,他說:“這是個好東西,給我!”
毛主席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他指出:“公社的特點是:壹曰大,二曰公。”
二、壹大二公
毛澤東所說的人民公社之大就是人多、地多、大規模、大公社。
人多地多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部1958年9月30日編印的《人民公社運動簡報》第四期的報道:到9月29日止,全國農村基本實現了公社化。全國大陸除西藏外的27個省市區***建立人民公社23384個,入社農戶占總農戶的90.4%。其中有12個省達到100%。
河南、吉林等13個省,有94個縣以縣為單位建立了人民公社。當時的形勢是,壹人振臂壹呼,萬人應聲而諾。人民被發動起來了,人民公社壹個月之間如雨後春筍,如魔術般林立於祖國大江南北。全國上下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為建立人民公社而奔忙。
人民公社之“公”,按毛澤東的解釋,就是比合作社更社會主義,就是把資本主義的殘余逐步搞掉,還要辦公***食堂等。
其細化解釋就是把合作社幾年來積累起的集體財產全部充公,就是把合作社時留給農民的自種的少許自留地、自留牲口、房前屋後的大樹小樹,院裏的雞鴨等全部無償充公,再把人們集中起來吃大食堂。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此,百姓吃飯事情,也別無選擇地被人民公社“公”化了。
百度百科-人民公社
百度百科-壹大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