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亂的導火索是警方4日射殺29歲男子馬克·達根。事發後,社交網站上出現了大量討論,其中不乏情緒性發泄、謠言和煽動言論。英國媒體稱,正是由於社交網站上大量煽動言論助長憤怒情緒。
隨著騷亂的發展,新興的“黑莓通信”手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達根正是通過“黑莓通信”向女友發出了最後壹條信息。騷亂中,壹些黑莓手機擁有者互通聲氣,商討攻擊目標和通報警方動向,還有人利用群發功能大量散布鼓動騷亂的言論。“黑莓通信”通常只有群組內部人員才知道消息是誰發的,官方很難查出消息來源,這成為騷亂者躲開警方監控彼此呼應的重要原因。
鑒於有人在網上煽風點火,英國警方宣布,正在監控“推特”等社交媒體,鼓動騷亂者將被逮捕。黑莓英國運營商也聲明說,將“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協助”配合當局調查。
倫敦發生的事並非孤例,在今年年初的西亞北非社會動蕩中,社交網站、手機等通信工具也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社交網站、微博、智能手機等現代信息通信工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近年來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壹。但人們也不能不註意到,通過這些工具傳播信息匿名性、免責性強,海量信息的流動往往真偽難辨,甚至摻雜謠言和不負責任的煽動。壹旦虛擬空間的煽動演變成現實社會的行動,就可能給更多人帶來不幸。
如何規範這些信息通信工具,讓它們既有利於人們信息交流、又確保信息的真實性,無疑是值得社會管理者長期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