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到北京郊區順義縣調研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鄧小平、彭真同誌率五個調查小組分赴北京郊區農村進行調研。其中,公***食堂問題是重要的調查內容。 1961年4月,楊柳剛剛吐綠,時任中***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壹行,便來到北京郊區順義縣。短短壹個月,小平同誌先後召開了五次座談會,分別與縣委、公社以及大隊書記、生產隊幹部和手工業、供銷社幹部等進行了交流座談。每次座談會之後,當時的工作人員都對談話錄音包括小平同誌的插話進行了系統整理,再現了當時座談會的原貌。錄音稿現保存在順義縣(已改為順義區)檔案館。 第壹個座談會是召集縣委領導開的,1961年4月8日上午9∶00開始,壹直持續到中午13∶30。小平同誌希望大家能夠敞開思想,把對“六十條”的意見都充分發表出來,當然也包括公***食堂問題。 “六十條”已經定了調子,按照其中對公***食堂確定的“積極辦好”的方向,小平同誌最初的指導方針還是要按照文件規定去辦。“公***食堂問題是壹個大問題,現在群眾的議論很多,要註意壹下,正是困難時候,不能壹哄而散。總的方針還是積極辦好,自願參加。” 他還特別指明:“‘六十條’關於這個問題寫得很靈活,從辦到不辦,形式也允許多樣。總之要把食堂辦好,把優越性體現出來。要把食堂當作壹個企業來經營管理,這是壹門學問。可否單獨搞經濟核算?食堂占用的勞力(包括食堂種菜、養豬、磨面等勞力)不能多了,多了就不上算,強勞力多了也不上算,不能超過總勞力的10%。”隨後,他又提醒大家:“在考慮公***食堂時,還要註意到這樣兩個新條件,壹是貫徹‘六十條’後,工分值錢了,壹是食堂已有自己的菜地,這兩個條件都會影響到人們對食堂的態度。總的是把生產搞好,將來生活富裕了,食堂可能比現在更好辦些。” 1961年4月12日,小平同誌又召集八個公社和大隊書記座談了整整壹上午。涉及食堂問題時,木林公社書記王心田匯報:群眾對食堂問題議論很多,念“六十條”時,念到這壹條就念不下去了。主要是大夥吃不到實足定量,成本高,占用勞動力多。小平同誌對此很能理解:“由原糧搞成熟食,增加成本50%,這樣群眾是不會贊成,有很大的剝奪。壹個五六十戶的食堂,占用十幾個勞動力太多了。糧食加工是否可以采用半機械化呢?這樣可以節省成本和勞力。壹個縣用五噸煤,有沒有辦法不燒煤?壹堂多竈怎麽樣?” 牛山公社書記王誌儒接過話茬說:我們也研究過,壹個作業組二三十戶,建壹個食堂。但這樣又有了新問題,炊管人員占的更多了,炊具也不足,燒柴成本高,因此還是贊成辦四五十戶的食堂。小平同誌聽了點點頭表示贊同:“這也有道理。看起來農忙辦食堂,冬天分家吃好,要不群眾也得燒火。” 辦農忙食堂的辦法,在1961年4月15日下午召開的木林公社五個生產隊幹部座談會上,又被重點提了出來。 座談會從下午3∶00開始,持續了四個小時。在談完生產問題後,小平同誌專門提出“議論壹下食堂”。上輦生產隊支部書記孫舉說:“群眾對食堂議論較多,大多願意辦季節食堂。也就是從9月15日開始辦,辦到11月底,等開春4月再開始辦,辦到7月中旬,壹年***辦六個半月。”孫舉接著分析,這樣辦符合農村的特點。因為冬天冷,老百姓從食堂打回來的飯都涼了,還得熱了才能吃。再說,冬天老百姓要燒炕,反正都得生火。如果冬天讓老百姓回家自己做,也能為大隊節省燃料開支。而到了7月中旬,新麥子下來了,想吃細糧、新糧的群眾可以自己在家裏做。小平同誌馬上追問了壹句:“還有五個半月,辦食堂的管理員和炊事員幹什麽去?”孫舉說,管理員可以留下,炊事員可以參加生產第壹線。小平同誌接著問:“如果這樣辦,群眾能滿意嗎?”孫舉說,這樣的話,壹部分富裕戶可能會在家吃。小平同誌問:“如果壹部分人出去,壹部分人留在食堂,那菜地怎麽樣?”孫舉說:“這個問題還沒有討論,不過目前還沒有人出去,他們還拿不定主意。”小平同誌很理解地說:“恐怕他們是怕別人議論他,怕不在食堂,有便宜占不著,想法是不是很多?”同去調研的卓琳同誌接過話:“幹部在食堂,社員出去就會不放心。”小平同誌沈思了壹會又說:“現在工業用煤不足,火車都沒有煤,食堂用煤更是問題。辦農忙食堂,可以解決六個半月的問題,那五個半月的燒煤問題就節省了。” 木林公社仇家店生產隊支書仇配忠接著說:“我們有壹個想法還沒有跟社員商量。社員都願意吃熱飯,辦五六十戶的大食堂賣飯就得壹個鐘頭,後面來買的飯菜都涼了。可以試辦三四個小食堂,每處十五六戶的規模,配兩個炊事員,壹個做飯,壹個輔助,並且都由壹個管理員統壹管理。這樣,社員隨來隨吃,打飯回家也可以,就能吃到熱飯了。但這樣用煤就更多了,很矛盾。” 小平同誌考慮了壹下說:“食堂多種多樣,方針是辦好,辦得更節約。食堂是壹個大問題,壹個吃,壹個住。將來我們富裕了,就好辦了。” 通過幾天的調查,小平同誌對現階段辦食堂有了壹定的想法,在相隔幾天的縣委匯報會上,他明確提出:“搞農忙食堂是定下來了,搞六個月,食堂要辦好。搞好食堂家底是個關鍵問題。但有人入食堂,有人不入食堂,養豬、菜地怎麽分配還要研究壹下。”小平同誌還特別提到白廟生產隊的壹個八九十戶的食堂,“太大了,不容易辦好。”“食堂鞏固的道路就是企業化,把食堂辦成壹個大核算單位中的小核算單位,自負盈虧。食堂要種好菜地,養好豬,搞好家底,支付養豬、種菜、炊管人員的工資。開始,大隊要幫助食堂搞家底、搞積累、創造條件,食堂搞成企業化。食堂做飯的、養豬的、種菜的也都要實行定額,超額獎勵。食堂家底大了,積累多了,還可以少量補貼入夥人員。這樣食堂就能鞏固了,不願意在食堂入夥的就可以不攤工分了。食堂怎樣實行企業化管理,有什麽新問題,怎麽解決,要定出辦法,交由社員很好討論,搞出典型經驗來。總之,要使吃食堂的人,占點便宜。這樣,就能辦好食堂,鞏固好食堂。現在是食堂過渡時期,可以自由壹下。積極辦好壹批食堂。農忙食堂搞六個月或六個半月,其余的時間,社員回家做飯吃,可以解決社員取暖、燒炕,可以節省壹些煤。農閑不辦食堂,糧食也要管起來,由食堂負責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