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諸葛亮的形象大體來說,分為這樣幾點:

1.帶有鮮明的悲劇性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就和劉備說過:“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並不只是裝逼範地隨口壹說,而是真正地表達了諸葛亮即將面臨的悲劇。

在《三國演義》中,他是怎麽著也不會篡奪蜀漢政權,即使阿鬥在愚蠢,他也不會動絲毫歪腦筋,這就是他的悲劇所在。六出祁山,不斷北伐,總是想要蕩平中原,然而他忽視了曹魏政權以及後期司馬政權的強大,他沒有那種休養生息,讓後來人完成霸業的打算。

更為悲催的是,諸葛亮還有著張良的心,希望在匡正漢室之後,再次回到隆中躬耕,可是他的性格又不會允許他半途而廢,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強烈的正義感

這從他始終不願在實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選擇軍力羸弱的劉備,就可見壹斑了。有人說,諸葛亮太善於狡辯,不管是在東吳的“舌戰群儒”,還是在北伐戰場上的“罵死王朗”,都讓他贏得了“天下第壹罵”的名頭。

可實際上,正是因為諸葛亮內心始終持有的正義感,才會讓他勢如破竹,無往不勝。“舌戰群儒”能夠壹戰成名,在於他認為孫劉應該結盟,而且必須結盟,他們屬於正義的壹;同樣的,“罵死王朗”也在於,他始終認為漢室才是正統,曹氏才是篡漢。

3.?無敵的智慧

可以說,在《三國誌》中,諸葛亮還是壹個智慧過人的輔國能臣,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過人”這麽簡單,而是像魯迅說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尤其是在火燒赤壁之戰中,本來風向的變化只是因為諸葛亮觀測到氣候變化,然而他故意設壇做法,將自己神化成了仙人壹般的人物,這明顯就有些超越現實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