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1917年11月18日發生了什麽事件

1917年11月18日發生了什麽事件

1917年11月18日湖南第壹師範學生毛澤東解圍長沙。

1917年11月間,第壹師範的師生和全長沙城的居民壹樣,日夜惶恐不安,都擔心著壹場即將降臨的兵災戰禍。

事情是這樣的:北洋軍政府段祺瑞派往湖南鎮壓護法運動的北洋軍閥傅良佐,被桂系軍隊譚浩明所部打敗。傅良佐帶著他的殘兵敗卒逃出長沙,朝湖北方向潰退,而譚浩明部還駐守在衡山、湘鄉壹線,不能及時趕到長沙。於是,長沙暫時成了壹座空城,僅靠數目很少的警察維持秩序。這時,忽然傳來這樣的消息:馳援傅良佐的北洋軍某混成旅之壹部,聞知傅良佐已敗走湖北,也無心戀戰,便由株洲、湘潭方向沿粵漢鐵路撤往長沙,已經到了距第壹師範不遠的猴子石壹帶。

這個消息,霎時傳遍第壹師範。全校近壹千多名師生員工完全陷入了緊張慌亂的狀態之中。在全體師生大會上,校長孔昭綬向大家報告說:南郊有作戰危險,全校師生必須立即作好準備,集體到城東五裏的阿彌嶺暫時躲避,等號令馬上出發。

聽了孔昭綬的敵情報告以後,毛澤東沒有馬上離開會場,他坐在禮堂的方桌前,手托腮幫,眉頭緊鎖地沈思起來:近年來,軍閥混戰,連綿不斷。湖湘百姓慘遭兵禍,壹師師生也飽經戰亂之苦。事實證明,消極躲避總不是個辦法。俗話說,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且不說壹千多人的師生隊伍撤退困難,就是人撤離了,壹師校園勢必是潰兵襲擊的第壹個目標。如果這樣,學校數年來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校舍,還有初具規模的教學設備,圖書資料,豈不要毀於壹旦?想到這裏,毛澤東覺得這次說什麽也不能讓學校再遭兵災,壹定要想個萬全之策。隨即,他在詳細分析了敵我雙方情況之後,壹個依靠學生誌願軍開展護校護城的方案形成了。

於是,毛澤東來到校長辦公室,向孔昭綬談了自己的想法。孔昭綬不放心地問:“潤之,以200多名學生軍去抵擋數千余眾的潰兵,這能行嗎?”毛澤東分析道:“如果師生撤離學校,學校空虛,潰兵必定進校打劫;相反,如果積極組織起來保衛學校,倒比離校避難要安全壹些。再說這些潰兵為什麽僅在城外徘徊而不入城呢?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城裏的情況而不敢貿然行動。如果趁他們又慌又累,立足未穩而主動出擊,是可以將他們趕走的!”聽完毛澤東的意見,孔昭綬沒有馬上表態,只是提醒毛澤東:“潤之,此事關系到壹師1000多名師生員工的安危,責任重大啊!”毛澤東從校長那嚴肅的話語中掂量到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他稍加思考後鄭重地答道:“您放心吧,校長……”

爾後,毛澤東親自到猴子石附近,探聽潰兵的真實情況。他經過偵察得知,這些潰兵已完全陷入饑餓、疲勞,又不知道長沙城內的兵力情況,害怕再遭打擊,猶如驚弓之鳥,已經喪失戰鬥力。如果組織力量來擊退這些潰兵,是完全可能的。他經過周密考慮,立即返回學校,向孔校長提出應急方案:組織學生誌願軍,設伏截擊潰兵,收繳他們的槍械。

孔昭綬經過與方維夏和其他老師緊急磋商之後,終於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並授權毛澤東全權指揮學生誌願軍。毛澤東受命後,立即會同孔校長作出決定:抽調配有槍支的學生誌願軍100名左右,做好出發準備;緊急動員全校師生把桌椅板凳都搬出來,堵住學校所有門,形成多道屏障,準備迎戰。接著,他又帶著學校的公函到南區警察分局,聯絡警察統壹行動。這樣,全校師生、抽調的學生誌願軍和壹些警察,都統壹歸毛澤東指揮,他成了“三軍”的統帥。

時將黃昏,孔昭綬和毛澤東率領荷槍實彈的學生誌願軍,並攜帶著爆竹和煤油桶,分成三隊,繞道潛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幾個山頭上,對潰兵形成居高臨下的包圍之勢;同時,讓警察扼守在學校後面的妙高峰上。這時,潰兵心驚膽顫地向北移動,企圖進城。待到距伏擊區不遠的地方時,警察和學生軍在山頭上壹齊開槍射擊,同時壹邊鳴放裝在煤油桶裏的爆竹,壹面齊聲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軍已經進城,繳槍不殺!”霎時間,槍“炮”齊鳴,喊聲震天,猶如千軍萬馬橫掃過來。北軍本是驚弓之鳥,經此突然襲擊,隊伍頃刻瓦解,士兵東躲西藏,潰不成軍,約有3000余人當場繳械投降。當晚敗兵露宿在第壹師範前坪,第二天由商會發款遣送回北方去了。

就這樣,長沙城免除了壹場兵禍。毛澤東果斷勇敢、智取潰兵的事,受到全校師生的交口稱贊,都誇他“渾身是膽”。孔昭綬為嘉許毛澤東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組織指揮能力,提升他為壹連連長。

對於這次軍事行動,毛澤東自己也感到很滿意,他覺得不僅受到了實戰的鍛煉和考驗,還初嘗了統率士卒、縱橫馳騁和謀定後動、揮灑自如的愜意,使他對戰爭的藝術有了初步的興趣。很久以後,毛澤東還在閑談中提到,說他“搞軍事,那才是第壹次呢”!

有了這次經歷後,1918年南北軍閥再戰時,張敬堯部隊侵入長沙,孔昭綬便再次授權毛澤東組織了“警備隊”,並擔任隊長,負責護衛學校。這年4月,湘東戰事仍然很緊張,長沙城內風聲鶴唳,居民連覺都不敢睡。毛澤東則帶領警備隊日夜巡邏,嚴密地保衛著學校,從而使學校仍能照常上課。為了紀念這件事,孔昭綬特命攝影留念,並在這張照片上題詞:“戊午上期,本校教職員學生弦歌不輟,幾不知有兵禍雲。”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作為毛澤東當年帶領學生誌願軍護校的見證,至今仍陳列在“湖南第壹師範毛澤東同誌紀念館”內。

“知識和勇氣能成就偉大的事業”,曾經“留洋”的孔昭綬熟悉這句外國名人的著名論斷。或許他從第壹師範求學時那個普普通通的學生毛澤東身上,窺視到了寓於普通之中的不普通,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從毛澤東學生生活中所表現出的超常的智慧和膽識中,憧憬到了來日“能成就偉大的事業”的棟梁之材。於是,他親手將毛澤東當年率領學生誌願軍智取潰軍、組織“警備隊”護校等詳情壹壹記入《壹師校誌》中,連同毛澤東親筆書寫的1917年至1918年間《學友會紀事錄》壹本、《夜學日誌》兩本,壹起珍藏起來。從而為後人研究壹師校史和毛澤東在壹師的學習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情況,提供了難得的歷史資料,同時也為他當初與毛澤東之間良好的師生關系找到了有力的佐證。1951年,人們在已經故去很久的孔昭綬家中,發現了這些珍貴資料,遂將它獻給了國家……

孔昭綬在第壹師範為開創民主教育所做的種種努力,恰似壹陣陣春風,吹去了壹師的沈沈暮氣,給它帶來了壹片勃勃生機。

壹師變了!她以嶄新的風貌矗立在莘莘學子面前!

---學校的入口處,書寫著“德、智、軍、美”四個大紅字,包容了學校的辦學和教育宗旨,它把壹所新型的學校昭然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當然,這些只是外觀上的變化,真正深層的變化還是如前所述的民主教育的興起-----在孔昭綬的領導下,以培養學生自治自動能力為目的的組織和活動層出不窮:改組學友會,開辦工人夜學,創設學生誌願軍,舉行運動會,成立勞動會,加強職業培訓,實行修業旅行,等等。

這些組織和活動,充分反映了孔昭綬為培養人才的辦學願望,順應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從此,以毛澤東、蔡和森為突出代表的壹大批有為青年,把壹師作為匡世救民的演練場,錘煉堅強的意誌,砥礪高尚的品行,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卓越的才能,他們從早期參與這些有益的組織和活動起步,發展到後來投身於愛國和革命運動,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終於成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領袖人物或領導骨幹。

特別是毛澤東,這壹階段對於他意義非凡。在孔昭綬兩年的校長任期內,是他生活之路的轉折點,更是他輝煌人生的開端!

實踐證明,毛澤東在壹師這段時間的經歷,為他後來從事革命活動打下了全面而又堅實的基礎。1936年,毛澤東在陜北與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談話時曾說道:“我在湖南省立第壹師範學校的生活中,發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這壹時期開始形成。在這裏,我也獲得了社會活動的最初經驗。”1949年,毛澤東在北京接見當年的老同學時又講:“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也沒有到國外留學,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壹師打下的基礎。壹師是個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