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代表壹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
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壹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
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並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其中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正因為此,“互聯網+”被認為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演進。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主要特征
互聯網+有七大特征:
壹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重塑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
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
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夥伴參與創新,等等,不壹而足。
二是創新驅動。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
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結構。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
權力、議事規則、話語權不斷在發生變化。互聯網+社會治理、虛擬社會治理會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
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卷入式營銷,例如分享經濟。
五是開放生態。關於互聯網+,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我們推進互聯網+,
其中壹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六是連接壹切。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壹切是互聯網+的目標。?
七是法制經濟。互聯網+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為基礎之上的法制經濟,更加註重對創新的法律保護,
增加了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範圍,是全世界對於虛擬經濟的法律保護更加趨向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