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三十六計故事有哪些

三十六計故事有哪些

《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那麽妳知道三十六計故事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壹些三十六計故事,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更多故事相關內容推薦↓↓↓

十個感人的小故事

50個經典勵誌小故事

短篇安徒生童話故事

壹個普通人的勵誌故事

短篇民間小故事

三十六計故事1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註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蕩之際,數力沖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解析

局面混亂不定,壹定存在著多種互相沖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這時都在考慮,到底要依靠哪壹邊,壹時難以確定,敵人又被蒙蔽難以察覺。這個時候,己方就要乘機把水攪渾,順手得利。古代兵書《六韜》中列舉了敵軍的衰弱征狀:全軍多次受驚,兵士軍心不穩,發牢騷,說泄氣話,傳遞小道消息,謠言不斷,不怕法令,不尊重將領這時,可以說是水已渾了.就應該乘機撈魚,取得勝利。運用此計的關鍵,是指揮員壹定要正確分析形勢,發揮主觀能動性,千方百計把水攪渾,主動權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探源

混水摸魚,原意是,在混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在混濁的水中,魚兒辨不清方向,在復雜的戰爭中,弱小的壹方經常會動搖不定,這裏就有可乘之機。更多的時候,這個可乘之機不能只靠等待,而應主動去制造這種可乘之機。壹方主動去把水攪渾,壹切情況開始復雜起來,然後可借機行事。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張守圭為幽州節度使,平定契丹之亂。契丹大將可突幹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幹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願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

張守圭知道契丹勢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詐。他將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幹營中宣撫,並命王悔壹定要探明契丹內部的底細。王悔在契丹營中受到熱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眾將的壹舉壹動。他發現,契丹全將在對朝廷的態度上並不壹致。他又從壹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的李過折壹向與可突幹有矛盾,兩人貌合神離.互不服氣。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幹之間的矛盾,當著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誇獎可突幹的才幹。

李過折聽罷,怒火中燒,說可突幹主張反唐,使契丹陷於戰亂,人民十分怨恨。並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幹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

悔乘機勸說李過折,唐軍勢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敗。他如脫離可突汗,建功立業,朝廷保證壹定會重用他。李過折果然心動,表示願意歸順朝廷。王悔任務完成,立即辭別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幹的中軍大帳。可突幹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於營中,這壹下,契丹營大亂。忠於可突幹的大將涅禮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殺了李過折。張守圭探得消息,立即親率人馬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從。唐軍火速沖入契丹軍營,契丹軍內正在火並,混亂不堪。張守圭乘勢發動猛攻,生擒涅禮,大破契丹軍。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

故事

赤壁大戰,曹操大敗。為了防止孫權北進,曹操派大將曹仁駐守南郡(今湖北公安縣)。這時,孫權、劉備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戰,氣勢如虹,下令進兵,攻取南郡。劉備也把部隊調到油江口駐紮,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說:“為了攻打南郡,我東吳花多大的代價,南郡垂手可得。劉備休想做奪取南郡的美夢!”劉備為了穩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營中祝賀。周瑜心想,我壹定要見見劉備,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親自到劉備營中回謝,在酒席之中,周瑜單刀直入問劉備駐紮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劉備說:聽說都督要攻打南郡,特來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領。周瑜大笑,說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劉備說:都督不可輕敵,曹仁勇不可擋,能不能攻下南郡,話還不敢說。周瑜壹貫驕傲自負,聽劉備這麽壹說,很不高興,他脫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聽任豫州(即劉備)去取。”劉備盼的就是這句話,馬上說:“都督說得好,子敬(即魯肅)、孔明都在場作證。我先讓妳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妳可千萬不能反悔啊。”周瑜壹笑,哪裏會把劉備放在心上。周瑜走後,諸葛亮建議按兵不動,讓周瑜先去與曹兵廝殺。

周瑜發兵,首先攻下彜陵(今湖北宜昌)。然後乘勝攻打南郡,卻中了曹仁誘敵之計,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見周瑜中了毒箭受傷,非常高興,每日派人到周瑜營前叫戰。周瑜只是堅守營門,不肯出戰。壹天,曹仁親自帶領大軍,前來挑戰。周瑜帶領數百騎兵沖出營門大戰曹軍。

開戰不多時,忽聽周瑜大叫壹聲,口吐鮮血,墜於馬下,被眾將救回營中,原來這是周瑜定下的欺騙敵人的計謀,壹時傳出周瑜箭瘡大發而死的消息。周瑜營中奏起哀樂,士兵們都戴了孝,曹仁聞訊,大喜過望,決定趁周瑜剛死,東吳沒有準備的時機前去劫營,割下周瑜的首級,到曹操那裏去諸賞。

當天晚上,曹仁親率大軍杏劫營,城中只留下陳矯帶少數士兵護城。曹仁大軍趁著黑夜沖進周瑜大營,只見營中寂靜無聲,空無壹人。曹仁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聽壹聲炮響,周瑜率兵從四面八方殺出。曹仁好不容易從包圍中沖出,退返南郡,又遇東吳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勝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趕到南郡,只見南郡城頭布滿旌旗。原來趙雲已奉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戰正酣之時,輕易地攻取了南郡。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連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輕易地詐取了荊州、襄陽。周瑜這壹回自知上了諸葛亮的大當,氣得昏了過去。

三十六計故事2

指桑罵槐

大淩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註釋

①大淩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於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采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解析

統率不服從自己的部隊去打仗,如果妳調動不了他們,這時妳想用金錢去利誘他們,反而會引起他們的懷疑。正確的方法是:妳可以故意制造些錯誤,然後責備別人的過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揮的人。這種警戒,是從反面去誘導他們。迄就是用強硬而險詐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從。或者說,這就是調遣部將的方法。

對待部下將士,必須恩威並重,剛柔相濟。軍紀不嚴,烏合之眾,哪能取勝?如果只是壹味地嚴厲,甚至近於殘酷,也難做到讓將士們心服。所以關心將士,體貼將士,使將士們心中感激敬佩,這才算得上是稱職的指揮官。《孫子兵法》中對此早有名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這就是強調治軍要嚴。“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這就是強調要關心將士,使他們願意與將帥壹同戰死。

探源

指桑罵槐,此計的比喻意義應從兩方面廣為理解。壹是要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謀略,“指桑”而“罵槐”,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於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而勝。對於比較強大的對手也可以旁敲側擊威懾他。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為了降服魯國和宋國,就是運用此計。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國,魯國畏懼,立即謝罪求和,宋見齊魯聯盟,也只得認輸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損失就使魯、宋兩國臣服。

另外,作為部隊的指揮官,必須做到令行禁止,法令嚴明。否則,指揮不靈,令出不行,士兵壹盤散沙,怎能打仗!所以,歷代名將都特別註意軍記嚴明。管理部隊,剛柔相濟,關心和愛護士兵,假決不能有令不從,有禁不止。所以,有時采用“殺雞儆猴”的方法,抓住個別壞典型,從嚴處理,就可以震懾全軍將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禳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禳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桿和滴漏盤。約定時間壹到,禳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禳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禳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只說什麽親威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禳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卻只戀自已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禳苴的話不以為然。禳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禳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

在景公派的使者沒有趕到之前,禳苴即令將莊賈斬首示眾。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警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莊賈。禳苴沈著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面如土色。禳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於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後讓使者回去報告。禳苴軍紀嚴明,軍隊戰鬥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闔廬看了大軍事家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見孫武。吳王說:“妳的兵法,真是精妙絕倫。妳能不能當面給我演示壹下,讓我開開眼界呢?”孫武說:“這個不難。您可以隨便找些人來,我馬上操練給您看看。”吳王壹聽,好生好奇。隨便找些人來就可操練?吳王存心為難—下孫武,說道:“我的後宮裏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讓她們來操練操練?”孫武壹笑說:“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練。”

於是,吳王從後宮叫來180名美女。眾美女壹到校軍場上,只見旌旗招展,戰鼓排列,煞是好看。她們嘻嘻哈哈,東瞅西瞧,漫不經心。孫武下令180名美女編成兩隊,並命令吳王的兩個愛姬作為隊長。兩個愛姬哪裏作過帶兵的官兒,只是覺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們排成兩列。

孫武十分耐心地、認真細致地對這些美女們講解操練要領。交待完畢,命令在校軍場上擺下刑具。然後威嚴地說:“練兵可不是兒戲!妳們壹定要聽從命令,不得馬馬虎虎,嘻笑打鬧,如果誰違犯軍令,壹律按軍法處理!”

美女們以為大家是來做做遊戲的,不想碰見這麽個壹臉正經的人!這時,孫武命令擂起戰鼓,開始操練。孫武發令:“全體向右轉!”美女們壹個也沒有動,反而轟然大笑。孫武並不生氣,說道:“將軍沒有把動作要領交待清楚,這是我的錯!”於是他又壹次詳細講述了動作要領,並問道:“大家聽明白了沒有?”眾美女齊聲回答:“聽明白了!”

鼓聲再起,孫武發令:“全體向左轉:”美女們還是壹個未動,笑得比上次更加厲害了。吳王見此情景,也覺得有趣,心想:妳孫武再大的本領,也無法讓這些美女們聽妳的調動。

孫武沈下臉來,說道:“動作要領沒有交待清楚,是將軍的過錯,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從命令,就是士兵的過錯了。按軍法,違犯軍令者斬,隊長帶隊不力,應先受罰。來人,將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壹聽,慌了手腳,急忙派人對孫武說:“將軍確實善於用兵,軍令嚴明,吳王十分佩服。這次,請放過寡人的兩個愛姬。”孫武回答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吳王既然要我演習兵陣,我壹定要按軍法規定操練。”於是,將兩名愛姬斬首示眾,嚇得眾美女魂飛魄散。孫武命令繼續操練。他命令排頭兩名美女繼任隊長。全場雞雀無聲。

鼓聲第三次響起,眾美女精神集中,處處按規定動作,壹絲不茍,順利地完成了操練任務。

吳王見孫武斬了自己的愛姬,心中不悅,但仍然佩服孫臏治兵的才能。後來以孫武為將,終使吳國擠進強國之列。

三十六計故事3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

註釋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給敵人壹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壹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威嚴得很。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嚴明結合,故封名為“噬嗑”,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兌爻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入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

解析

什麽是唆?就是用利去引誘敵人。如果敵人不肯輕易上鉤,怎麽辦呢?本來,妳不給敵人先開個方便之門,它怎麽會進妳預先設下的口袋呢?開方便之門,就是事先給敵人安放壹個梯子。既不能使它猜疑,也要能讓敵人清楚的看到梯子。只要敵人爬上了梯子,就不怕它不進己方事先設置的圈套。苻堅就是中了慕容垂、姚萇的上屋抽梯之計,輕易去攻打晉國,大敗於淝水。慕容垂、姚萇的勢力就迅速擴張起來了。

探源

上屋抽梯,有壹個典故。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琮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壹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壹天,劉琦約諸葛亮到壹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講壹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驪姬居心險惡,只得逃亡國外。申生為人厚道,要盡孝心,侍奉父王。壹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壹些好吃的東西,驪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裏知道,準備去吃,驪姬故意說道,這膳食從外面送來,最好讓人先嘗嘗看。於是命左右侍從嘗壹嘗,剛剛嘗了壹點,侍從倒地而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殺父奪位,決定要殺申生。申生聞訊,也不作申辯,自刎身亡。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這種誘敵之計,自有其高明之處。敵人壹般不是那麽容易上當的,所以,妳應該先給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給以方便。等敵人“上樓”,也就是進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後即可拆掉“梯子”,圍殲敵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學問,對性貪之敵,則以利誘之;對情驕之敵,則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對莽撞無謀之敵,則設下埋仗以使其中計。總之,要根據情況,巧妙地安放梯子,致敵中計。

《孫子兵法》中最早出現“去梯”之說。《孫子.九地篇》:“帥興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這句話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隊伍置於有進無退之地,破釜沈舟,迫使士兵同敵人決壹死戰。

如果將上面兩層意思結合起來運用,真是相當厲害的謀略。

故事

秦朝滅亡之後,各路諸侯逐鹿中原。到後來,只有項羽和劉邦的勢力最為強大。其他諸侯,有的被消滅,有的急忙尋找靠山。趙王歇在鉅鹿之戰中,看到了項羽是個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漢相爭時期,當然投靠了項羽。

劉邦為了削弱項王的力量,命令韓信、張耳率兩萬精兵攻打趙王歇的勢力。趙王歇聽到消息之後,呵呵壹笑,心想,自己有項羽作靠山,又控制有二十萬人馬,何懼韓信、張耳。

趙王歇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井陘,準備迎敵。韓信、張耳的部隊也向井陘進發,他們在離井陘三十裏外安營紮寨,兩軍對峙,壹場大戰即將開始。

韓信分析了兩邊的兵力,敵軍人數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對方的敵手,如果久拖不決,我軍經不起消耗,經過反復思考,他定下了壹條妙計。

他召集將軍們在營中部署。命壹將領率兩千精兵到山谷樹林隱蔽之處埋伏起來,等到我軍與趙軍開戰後,我軍佯敗逃跑,趙軍肯定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妳們迅速殺入敵營,插上我軍的軍旗。他又命令張耳率軍壹萬,在綿延河東岸,擺下背水壹戰的陣式。自己親率八千人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剛亮,只聽見韓信營中的戰鼓隆隆,韓信親率大軍向井陘殺來:趙軍主帥陳余,早有準備,立即下令出擊。兩軍殺得個昏天黑地。韓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時壹聲令下,部隊立即佯裝敗退,並且故意遺留下大量的武器及軍用物資。陳余見韓信敗,大笑道:“區區韓信,怎是我的對手1”他下令追擊,—定要全殲韓信的部隊。

韓信帶著敗退的隊伍撤到綿延河邊,與張耳的部隊合為壹股。韓信對士兵們進行動員:“前邊是滔滔河水,後面是幾十萬追擊的敵軍,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只能背水壹戰,擊潰追兵。”士兵們知道已無退路,個個奮勇爭先,要與趙軍拼個妳死我活。

韓信、張耳突然率部殺了回來,陳余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部隊認為以多勝少,勝利在握,鬥誌已不很旺盛,加上韓信故意在路上遺留了大量軍用物資,士兵們妳爭我奪,壹片混亂。

銳不可擋的漢軍奮勇沖進敵陣,只殺得趙軍丟盔棄甲,壹派狼籍。正是“兵敗如山例”,陳余下令馬上收兵回營,準備修整之後,再與漢軍作戰。當他們退到自己大營前面時,只見大營那邊飛過無數箭來,射向趙軍。陳余在慌亂中,才註意到營中已插遍漢軍軍旗。趙軍驚魂未定,營中漢軍已經沖殺出,與韓信、張耳從兩邊夾擊趙軍。張耳—刀將陳余斬幹馬下,趙王歇也被漢軍生擒,趙軍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三十六計故事4

無中生有

原文: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翻譯:無中生有是運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變真象,大小假象,掩護真象。

故事

戰國末期,七雄並立。實際上,秦國兵力最強,楚國地盤最大,齊國地勢最好。其余四國都不是他們的對手。當時,齊楚結盟,秦國無法取勝。秦國的相國張儀是個著名謀略家,他向秦王建議,離間齊楚,再分別擊之。秦王覺得有理,遂派張僅出使楚國。

張儀帶著厚禮拜見楚懷王,說秦國願意把商於之地六百裏(今河南淅川、內江壹帶)送與楚國,只要楚能絕齊之盟。懷王壹聽,覺得有利可圖:壹得了地盤,二削弱了齊國,三又可與強秦結盟。於是不顧大臣的反對,痛痛快快地答應了。懷王派逢侯醜與張儀赴秦,簽訂條約。二人快到鹹陽的時候,張儀假裝喝醉酒,從車上掉下來,回家養傷。逢侯醜只得在館驛住下。過了幾天,逢侯醜見不到張儀,只得上書秦王。秦王回信說:既然有約定,寡人當然遵守。但是楚未絕齊,怎能隨便簽約呢?

逢侯醜派人向楚懷王匯報,懷王哪裏知道秦國早已設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於是齊國絕楚和秦。

這時,張儀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醜,說:“咦,妳怎麽還沒有回國?”逢侯醜說:“正要同妳壹起去見秦王,談送商於之地壹事。”張儀卻說:“這點小事,不要秦王親自央定。我當時已說將我的奉邑六裏,送給楚王,我說了就成了。”逢侯醜說:“妳說的是商於六百裏!”張儀故作驚訝:“哪裏的話!秦國土地都是征戰所得,豈能隨意送人?妳們聽錯了吧!”

逢侯醜無奈,只得回報楚懷王。懷王大怒,發兵攻秦。可是現在秦齊已經結盟,在兩國夾擊之下,楚軍大敗,秦軍盡取漢中之地六百裏。最後,懷王只得割地求和。

懷王中了張儀無中生有之計,不但沒有得到好處,相反卻喪失大片國土。

三十六計故事5

聲東擊西

原文:亂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譯:敵人亂撞瞎碰,摸不清情況,這是《易經》“萃”封上所說的“坤下兌上”的混亂征狀。必須利用敵方失去控制力的時機加以消滅。

故事

臺灣被荷蘭殖民者統治數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立誌收復臺灣。1661年4月,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要占領臺灣島,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今臺南安平)。鄭成功親自尋訪熟悉地勢的當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兩條航道可進:壹條是攻南航道,這條道港闊水深,船只可以暢通無阻,又較易登陸。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臺密集,對準海面,另壹條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通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沈壹些船只,阻塞航道。他們認為這裏無法登陸,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鄭成功又進壹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於是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後繞道從背後攻打赤嵌玻。

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艦,浩浩蕩蕩,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威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這壹下,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註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壹片沈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南航道激戰正酣,在壹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艦,人不知,鬼不覺,乘海水漲潮時機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現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後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