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何謂跨國公司?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其理論有哪些發展?
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對於壹定數量的經營性資產擁有全部或部分控制與管理權的企業。
跨國公司在結構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現在:(1)營業規模大。(2)地理分布廣。(3)股權結構分散。 由於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活動,其所面臨的經營環境也與國內企業迥然不同。在經濟環境方面,跨國公司不僅受母國的經濟狀況、發展趨勢和經濟政策取向的影響,而且更要受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及結構、市場運作情況、經濟波動和政策變化的影響;在政治環境方面,東道國的政治變動是影響跨國公司經營的重要環境因素;在文化環境方面,跨國公司要在具有不同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社會結構、教育水平等的不同文化環境下從事生產經營;在法律環境方面,跨國公司不僅受到國內法律的約束,而且其各個子公司和附屬機構還要受到各自東道國的法律約束,因而它所面對的法律環境遠比國內企業復雜得多。
由於跨國公司的性質及其在業務活動、結構、經營環境等方面與國內企業的差異,使得它在經營管理上也呈現出壹系列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戰略目標的全球化。(2)營運過程的國際化。(3)組織管理的內部壹體化。(4)經營方式的多樣化。(5)生產要素轉移的內部化。
對於促使企業對外投資,建立跨國公司的微觀因素,西方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壹系列理論:(1)壟斷優勢論。(2)寡占反應論。(3)內部化理論。(4)投資的有機構成論。(5)邊際產業擴張論。(6)產品生命周期論。(7)國際生產折衷論。促成跨國公司形成和發展的不僅是某壹種因素單獨的影響,而是上述多方面具體原因***同作用的結果。
5.20世紀90年代後,跨國公司的發展體現出哪些新特點?
總體上看,20世紀90年代後跨國公司的發展有如下壹些新的特點:
(1)企業跨國並購日益成為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手段。跨國並購作為壹種比較復雜的跨國經營行為。面對競爭壓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資領域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以兼並與收購作為自己的核心戰略,在國外建立起自己的生產設施,以保護、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巨型跨國公司之間的並購日益增加。另壹方面,發展中國家企業也積極參與到跨國並購活動之中。跨國並購的盛行,標誌著壹種新的投資類型的產生。跨國並購是以尋求戰略性資產為目標導向的全球擴張式的國際直接投資。
(2)除了股權式並購外,屬於非股權參與方式的國際戰略聯盟越來越擴展,成為跨國公司發展的新形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跨國公司在國際化生產和經營中,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國際戰略聯盟方式,以拓展其對外擴張能力。聯盟的各方不拘地理限制、不受市場地位約束的跨國戰略性協作,使許多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國資源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重新配置。國際戰略聯盟的興起,既是多種因素交叉作用而產生的新經濟現象,也是跨國公司在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實現戰略調整的必然結果。
(3)跨國公司間技術合作與研究開發的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最近幾十年來,跨國公司技術合作的加強和研究與開發(R&D)國際化是國際生產和競爭格局變化的客觀反映。為了分擔由於在更為廣泛的地理空間和新市場的開拓中因競爭而帶來的R&D的高額成本,跨國公司間在相互兼並和聯合的同時,加強了技術合作和R&D的國際化。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有利於利用科技資源、降低研發成本和風險、適應和開辟當地市場需求、提高國際競爭力。
6.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跨國公司是生產國際化和世界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它反過來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國公司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跨國公司通過建立獨資、合資企業、戰略聯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幾乎滲透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所有產業領域和部門,其影響已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
作用:(1).推進了世界經濟壹體化進程(2).加速了生產國際化(3).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4).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5).促使科技的開發和利用日趨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