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為什麽Quora、知乎這樣的網站直到2009年才誕生?

為什麽Quora、知乎這樣的網站直到2009年才誕生?

隨著不斷開放和用戶數增長,Quora 將要面臨的問題是怎樣保證問答質量不下降,以及怎樣擴展到IT領域之外更成建制的圈子。Quora 面臨的問題也將是知乎面臨的問題。從知乎公測來看,像 Quora 早期那樣,知乎也引起了 IT 業內壹些“大腕”和“意見領袖”的關註,據說騰訊的老大 Pony 也聞訊而來。這兩類註冊用戶占了絕大多數。社區氛圍很Geek 。

傳統問答網站隨著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戶創造內容,但同時也產生了大量低質量甚至虛假的垃圾信息,從而使篩選和辨別信息成為使用者的負擔。在社交網絡普及了新壹代的 News Feed 社區後,引入用戶之間的關系來幫助發現、篩選問題和答案成為了新的思路。也在壹定程度上能解決用戶“看完就走”的實用主義傾向,增加粘性。

當然,Quora 和知乎不能像維基百科那樣寄希望於海量用戶對內容的自我修正。因為問題不是詞條,理論上它會有無數個劣質的變體。Quora 和知乎也沒采取嚴格的實名制比如身份證號認證那樣的極端方法來限制用戶的惡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因此,這將是壹個長久的鬥爭,在機器尚未足夠聰明之前,維護社區氛圍和內容質量這些事情需要運營人員來解決。知乎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它能成功為自己找到答案。

總的來說,知乎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有價值問題占比變小

很多註冊完知乎的人,不肯自己探索而是壹味的提問。

問答社區宗旨是解決壹些較難解決的問題,倘若自己已經可以找到答案,卻因為懶惰,不斷的提出近乎幼稚的問題,那麽這樣的問答社區的問題質量無疑會慢慢下降。

早期知乎是由壹堆精英人士解答問題,提出問題。現註冊用戶已經近壹萬,問題的規模變大,有意義的回答卻變得越來越稀缺。很大的原因在於精英人士不再回答問題了。這也許是知乎前期工作的壹個默許,早期由這些人回答,出現很多經典的問答,然後散布網絡,吸引更多人索求邀請。知乎的營銷策略的確是成功的。

知乎已經成為中文問答社區的後起明星,還附帶著創新工廠投資的光環,於是前期的宣傳變得不再必要。那些曾經制造無數經典問答的人於是歸隱。所以能看到的問題和解答早已不如開始時那麽讓人印象深刻了。

知乎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留待它的只是淪為又壹個百度知道,天涯問答罷了。

相似問題的泛濫

有壹個比較經典的相似問題被提問了相當多次數:如何查看自己是知乎的第幾號註冊者。

這個問題在四個月前已經得到解答,並且歸檔不再增加新的答案。然而筆者依然時不時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重復泛濫。

就像提到的那樣,知乎註冊用戶的質量在不斷下降,而且懶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甚至不願搜索壹下這個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知乎應該有能力解決這種問題。社交問答關鍵的並不是問題的量,而是質。

服務穩定性

最近幾天知乎經常出現這句話:“服務器提了壹個問題,我們正在緊張的撰寫答案…”

這個報錯提示很人性化,但是經常看到卻讓人感覺不甚舒服。穩定性是對所有網站的要求。頻繁出現服務出錯這種錯誤很容易降低用戶的體驗。

而另壹個經常出現的是第壹次進入知乎首頁,會出現整個頁面只有搜索框和按鈕,底下都是白屏。需要點擊其他地方,或者刷新壹下才能變好。這個問題在chrome和火狐裏常常看到。知乎上也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筆者還沒看到解決。

在日後知乎的註冊用戶規模達到十萬百萬後,服務的穩定性要求無疑會變得更高。希望知乎能夠好好解決這個問題。

激勵制度

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基本上都是憑借人類本能上喜歡幫助別人,順便炫耀自己知識儲備多豐富的天性。但是我們不可能要求大家天天都有這個心情。

知乎的激勵制度需要完善,有些人提出的問題無人解答,這樣更加挫傷用戶的積極性。

這樣的心理活動想必有不少知乎註冊者都有。我們看到原來的互聯網名人們提出的問題立刻得到壹群人的回答,贊成,投票;而自己壹名默默無聞的小咖提出的問題,即便充滿回答的意義,但是壹天兩天無數天都無人問津,甚至連邀請別人回答的機會都沒有……

壹個好的激勵制度可以不斷喚起用戶回答問題的欲望,然後自己的問題又得到很好的解答。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環。否則,知乎只會成為壹個貴族名人們提問解答的社區。

關於激勵制度的看法

在國內,太多的各種網站,太多的各種激勵制度,感覺不到有多少的實際效果,最終的效果可能只是把原本平等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反而越到後面越難以激發新人的積極性,有了等級,有了各種規則,能夠體現優越性,就會產生驕傲心理,反而不利於用戶踴躍積極的發言。而依靠個人的影響力,個人的聲譽,個人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圈子裏,贏得壹部分的尊重,就已經足夠讓人更加積極的去解答更多其他的問題,擴大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不需要表面上的數字+V或者賬號的等級來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