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之間。
壹、地震帶:
1、定義:
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發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皆位於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壹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系。
2、地震事件分布:
地震帶內的地震活動在時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顯著活動和相對平靜交替存在,壹定時期後又重復出現。各地震帶的重復期從幾十年到幾百年,甚或千年以上。
3、地震發生方式:
各地震帶的大地震發生方式有單發式和連發式之分。前者以壹次8級以上地震和若幹中小地震來釋放帶內積累的能量;後者在壹定時期內以多次7~7.5級地震釋放其絕大部分積累的能量。地震帶內顯示的各種不同的地震活動性與該地帶地殼介質性質、構造形式和構造運動強弱有關。
4、地震帶的全球分布:
①、環太平洋地震帶(Circum-Pacific seismic zone)
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壹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世界總能量的80%,但其面積僅占世界地震總面積的壹半。環太平洋地震帶,在太平洋西部大抵從阿留申群島,向西沿勘察加半島、千島群島,至日本諸島、琉球群島,至中國臺灣島,過菲律賓群島、伊裏安島(新幾內亞島),南至新西蘭為止。
在太平洋東部,大致從阿拉斯加東岸,向南經加利福尼亞、墨西哥(在中美有壹分支,稱為加勒比或安德列斯環)、秘魯,沿智利至南美的極南端。這壹帶也是著名的火山帶,它與中、新生帶褶皺帶和新構造強烈活動帶是壹致的。
②、歐亞地震帶(Alpine-Himalayan seismic zone)
也叫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是壹條橫跨歐亞大陸,並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東西方向的地震帶,總長約15000公裏,寬度各地不壹,在大陸部分常有較大的寬度,並有分支現象。環太平洋地震帶外幾乎其余的較大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發生在這壹帶。
歐亞地震帶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東去經意大利、希臘、土耳其、伊朗至帕米爾北邊,進入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南邊沿喜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經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至伊裏安島(新幾內亞島),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這壹帶也有許多火山分布,比地震帶與歐亞新生帶褶皺帶(也是最年輕的造山帶)是壹致的。
③、大洋中脊(海嶺)地震帶(Mid-ocean Ridge seismic zone)
包括分布在各大洋的三個地震帶。大西洋中脊(海嶺)地震帶,印度洋海嶺地震帶和東太平洋中隆地震帶。
④、大陸斷裂谷地震帶
大陸斷裂谷地震帶,分布於壹些區域性斷裂帶或地塹構造帶,主要有東非大斷裂帶,紅海地塹,亞丁灣及死海,貝加爾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等。此地也主要為淺源地震。
二、自救方法:
1、發生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妳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麽妳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
2、人多先找藏身處。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亂。美國國際搜救隊長道格卡普提出,不要躲在桌子、床鋪下面,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鋪的旁邊,從而使得掉落物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形成壹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
3、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壹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註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5、手機和充足電的電池放在身邊備用。
6、利用手頭的哨子、音樂設備或敲暖氣管等發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