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系,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壹千多條還保存題名結銜。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
本生、佛傳、福田經變、彌勒經變、寶雨經變、楞伽經變及供養人題記,可幫助了解古代經濟生活的狀況。法華經變、涅槃經變提供了古代軍隊操練、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戰圖,及兵器裝備的寶貴形象資料。
敦煌壁畫中保存有屬於體育屬性的資料,如騎射、射靶、馬技、躍馬、相撲、角力、舉重(舉象、舉鐘)、奕棋、投壺、武術、遊泳、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大都是佛教內容:如彩塑和壁畫的尊像,釋迦牟尼的本生、因緣、佛傳故事畫,各類經變畫,眾多的佛教東傳故事畫,神話人物畫等,每壹類都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
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擴展資料: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壹,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壹座。洞窟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
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其它洞窟均為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竈炕、煙道、壁龕、臺燈等生活設施。
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彩塑雕像2415尊,壁畫45000平方米。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傳,敦煌莫高窟是壹位樂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敦煌自西漢起即為西域重鎮,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中國和中亞及西方諸國的商業、文化交流得以發展,佛教和佛教藝術即是循此路線,經敦煌傳入中國的。公元四世紀,中原戰火不斷,河西地區則相對安定,因此,有很多內地僧人離開中原,壹路西行尋求修行之地。
公元366年,樂尊佐和尚西遊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四處皆是沙石,時間已是黃昏,飲食和住宿都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太陽漸漸落下了山,虔誠的樂尊佐和尚正在地頭趕路,驀然間他擡頭壹看,眼前出現了奇景,只見對面的鳴沙山壹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
樂尊佐和尚被這聖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這是佛祖對他的提示。於是,他停了下來,用盡個人壹生的精力在佛光閃現之地開鑿佛窟。這就是莫高窟的開始。
百度百科-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