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柯渡鎮大窩氹喀斯特窪地,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空之眼”工程由主動反射器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控系統、接收機和終端以及觀測基地組成。
這個想法是中國天文學家南在1994年提出的,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投入使用。它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牽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132顆高質量脈沖星候選體,其中93顆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沖星。2020年6月65438+10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FAST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確定的九大國家科技基礎設施之壹。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設計,在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具有獨特地形條件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約有30個足球場大小。
FAST可將我國航天測控能力從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信數據下行速率提升100倍。
其應用價值可為自主導航的前瞻性研究制作脈沖星鐘;診斷和識別微弱的空間信號,為國家安全服務;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觀測;跟蹤和探測日冕物質拋射服務於空間天氣預報。
FAST工程的科學意義非常重大。建造望遠鏡是針對21世紀的科學前沿,尋找暗物質和暗能量。現在宇宙中99%的質量和能量都知道它的存在,卻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麽。
FAST不僅讓中國的天文學家興奮不已,全世界都在盯著它——希望最大的“天眼”可能會發現外星人,解開宇宙起源之謎。
來自國家天文臺的FAST工程技術人員表示,“天空之眼”收聽地球外部音頻的能力與其大小密切相關。
簡單來說,眼睛越大,看得越遠。特別特別的是,這個“天眼”不是“死眼”。FAST的索網結構可以隨著天體的移動自動變化,帶動索網上移動的4450塊反射板發生變化,足以在更大的天空區域觀測天體。
同時,饋源艙也隨著索網移動,收集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人類轉動眼睛,調整視線方向壹樣,遙遠的太空對他們來說不會有死角。
中國“天空之眼”的視野有多遠?據專家介紹,即使是數百億光年以外的無線電信號。
中國的“天眼”還可能捕獲並發現紅移較高的巨型脈澤星系,實現銀河系外甲醇脈澤的首次觀測突破。用於搜索和識別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搜尋地外文明等等。
國家天文臺副臺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指揮鄭小年強調,“天眼”具備巡視宇宙中性氫、探測星際分子、觀測脈沖星、搜尋星際通信信號的能力。
作為壹個多學科的基礎研究平臺,FAST壹年可以發現約7000顆脈沖星,研究極端狀態下的物質結構和物理規律。
有希望發現奇異星和誇克克星物質;中子星-黑洞雙星的發現並不依賴於模型來精確確定黑洞的質量。
;通過精確測量脈沖星的到達時間來探測引力波;作為最大的站,加入國際甚長基線網,對天體的超精細結構進行成像。
與被稱為“地面最大機器”的中國“天空之眼”100米口徑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可提高約10倍。
與被評為20世紀十大工程的美國阿雷西博3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是它的2.25倍。
FAST可將我國航天測控能力從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信數據下行速率提升100倍。
脈沖星到達時間的測量精度從120納秒提高到30納秒,成為世界上最精確的脈沖星計時陣列,為自主導航的前瞻性研究制作脈沖星鐘。
開展高分辨率微波巡邏,診斷識別微弱空間信號,分辨率為1HZ,作為無源戰略雷達服務於國家安全。
基於FAST的強大功能,如果銀河系中有外星人,他們的信息很有可能被發現。
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的首席科學家丹·沃希默近日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安裝設備,合作搜尋外星人信號。
目前已經發現的脈沖星大部分都在銀河系,FAST可以在200萬光年的空間內進行探索。快的可以通過“漂移掃描”。
同時,對中性氫、脈沖星、星系結構和分子譜線的同步掃描觀測,在世界其他望遠鏡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FAST將在未來20到30年內保持世界壹流的地位。
全新的設計思路,加上場地的獨特優勢,使其突破了望遠鏡的百米工程極限,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