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用制度保護商業秘密是法律認可的保護商業秘密的重要措施,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商業秘密保護應以商業秘密的生產、復制、儲存、傳遞、使用和保管為基礎,以有效控制接觸範圍和消除泄露隱患為主要目的。保密制度壹般分為三級;第壹層是企業章程中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原則性規定;第二層是《企業商業秘密管理規定》;第三層是個人保密條款和保密協議。商業秘密的保護制度主要包括:商業秘密載體的保密管理制度;機密要害部門和部位管理制度;涉密人員管理制度;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保密會議和活動管理規定;涉外接待管理條例;中外合資合作保密管理規定;對外宣傳和廣告策劃的保密規定;關鍵問題的保密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等。
3.嚴格控制接觸範圍。保密的本質是控制接觸範圍。企業保密的基本原則是將商業秘密的範圍控制在不影響科研、生產和經營正常進行的最低限度。企業的壹切保密管理行為,都應著眼於有效控制商業秘密的接觸範圍,著眼於對知情範圍內的人的管理。商業秘密接觸範圍的控制原則是:
(1)需要原則。即根據生產經營需要限制接觸範圍。特別是涉及核心競爭力的商業秘密或商業秘密的關鍵部分,應控制在充分和必要的需要範圍內。
(2)劃分原則。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崗位、生產過程的不同部分、技術研究的不同環節、工程設計的不同層次,將涉及商業秘密的完整事項按照需要分成若幹部分,使得不同的員工只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部分,而不知道其他部分,使得當地用戶無法掌握壹個商業秘密的全部信息。即使是R&D人員也只能掌握他們開發的部分信息,而不是關於結果的全部信息。在企業經營條件允許的範圍內,這種劃分越細,壹個商業秘密信息被完全泄露的概率就越小。
(3)隔離原則。即商業秘密信息被有效封閉或隔離,商業秘密被研究、保管或使用的區域被有效隔離,使無關人員沒有機會接觸商業秘密,使生產過程中這壹部分的人沒有機會接觸生產過程中另壹部分的商業秘密,從而增加竊取商業秘密的難度系數,有效降低泄密風險,達到堵塞竊密泄密渠道的目的。
4、加強重點部位的監控和管理。商業秘密產生、處理、存儲和使用的場所是安全管理的重點。企業應當根據商業秘密信息生產、使用、存儲的實際,明確確定企業保密的重點部門和部位,制定和完善重點部門和部位的保密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人員準入控制和物品準入監控措施,加強對重點部門和部位人員的教育和管理,優化商業秘密的保護環境。5.積極推行合同管理。在秘密管理中積極引入和實施合同管理機制是契約經濟和法律經濟的客觀必然,也是提高商業秘密保護和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合同管理的重點是突出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簽訂保密合同應堅持以下原則:壹是合法合理原則;第二,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第三,平等自願原則;第四是合理同意原則。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企業應充分利用合理協議的法律效力來提高合同的效力。根據商業秘密的運行軌跡,商業秘密保護合同主要包括:商業秘密所有權轉讓合同;商業秘密使用權轉讓合同;商業秘密技術合作合同;商業秘密合作研究開發合同;涉及商業秘密的委托加工合同;涉及商業秘密的營銷合作合同;涉及商業秘密的設備使用合同;員工保密合同;商業秘密開發和研究合同;特殊商業秘密信息保密合同;保密人員競業禁止合同。
6.完善技術監控手段。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降低風險,提高與高科技竊密的競爭能力,是商業秘密保護的發展方向。企業應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優化安全技術組合,提高技術防禦能力。應加強以下措施:
(1)防盜技術。保存和使用商業秘密載體的場所或者區域應當配備可靠的防盜設備。防盜設備的組合應具備以下功能:延緩作案時間,與報警、救援所需時間相匹配;監控報警裝置不易被發現,並具有損壞時自動報警的功能;人員進出識別和視頻監控錄像功能。
(2)輻射防護技術。目前防止電磁輻射泄漏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壹種是物理距離分離法,即根據電子輻射距離的測試,只要能有效控制輻射源周圍的安全距離,就能保證電子設備處理信息的安全性;二是物理衰減法,即根據電磁輻射信號穿透物體時自然衰減的原理,將輻射源放置在需要穿透多層的地下室,可以有效縮短其輻射距離,減弱輻射信號;三是幹擾方式,即選擇同步幹擾和相關幹擾設備,對輻射信號形成覆蓋幹擾或附加信息幹擾,形成無法顯示和還原的信號;第四種是屏蔽法,即在建築物、房屋或更小的區域周圍安裝金屬網框,阻擋輻射信號。以上物理方法和技術方法可以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3)防拷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