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政府職能轉變是貫穿這壹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壹定時期內國家行政機關在管理社會公共事務中的職責、角色和職能的轉變、發展和變化。包括管理權限和責任的變化(哪些事項屬於行政責任,管什麽,管多寬,管到什麽程度),管理角色的變化(主角、配角等)。),以及管理手段、方法、模式的改變。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要按照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那麽其轉型的主要內容和根本途徑是什麽呢?通過調查研究,筆者認為政府職能轉變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壹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增加財政負擔和政府成本,還會導致效率低下,遠遠不能滿足行政現代化的要求。加快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是建設壹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建設廉政,必須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廉政形象。要努力制約行政權力,建立制約廉政的有效機制。在公務員收入比較低,又面臨市場經濟各種利益誘惑和物價頻繁上漲的情況下,需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從政的機制。同時,要保證每壹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接受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輿論和人民的批評。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是精簡機構,建設精幹有力的政府體系,改革幹部人事制度,讓人才脫穎而出;簡政放權,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就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壹個方面是杜絕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同時改革經濟體制,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第二,強化市場監管職能。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範和監管還很薄弱,規範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執法不嚴、管理不嚴、紀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漏稅、騙稅、走私等。、建設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嚴重問題。因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應加快市場規範的法規建設,如盡快出臺反壟斷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串通,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法,從嚴治政,采取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維護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的公平市場秩序,與政府密切相關。在實行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應建立獨立的監督委員會,將政府的決策職能與監督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第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責之壹是宏觀調控。但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管得太多。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的項目審批制度,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投資環境和企業競爭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政府只有擺脫大量微觀審批事項,才能研究超前的、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進行宏觀調控。加快審批制度改革,壹是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工作,減少政府審批的項目和範圍;二是要縮短審批流程和審批周期;第三,公開審批標準,規範審批程序;第四,明確審批責任,完善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第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的現象。第四,改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從微觀管理到宏觀調控的轉變。微觀管理是指政府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依靠行政命令,參與公司治理結構或直接幹預市場,對微觀經濟主體進行的壹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是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壹些經濟變量(如財政支出、貨幣供應量)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量的值,從而影響私營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入世後,政府壟斷了壹切,宏觀和微觀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減少對經濟實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使用間接的調控手段,以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和個人能做好的地方,政府不會幹預,市場能優化資源配置的地方,政府會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政府是否需要發揮作用,政府是否有效發揮作用,是否有更好的辦法。政府只有在不僅必要而且能夠做好的情況下才會幹預。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嚴格依法行政。按照WTO的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範圍內的統壹實施,要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制度,政府行政過程要透明、可預見、公開。各級政府部門要摒棄過時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從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武斷裁決轉向依法辦事。第二,應該公開。透明度原則是WTO的壹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壹種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決策和流程公開。第三,要實施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的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加強各級政府機關和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而且有利於政府與國內外商人的聯系,方便商人做生意,使行政管理更加準確、快捷地互動。不及物動詞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人口資源環境面臨新形勢、新要求。在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中,不僅要考慮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還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不僅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我們提高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和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完善資源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實現產權清晰、規則完善、監管有力、運行規範,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壹步把土地資源的管理、利用和開發納入科學化、規範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強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管理。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是要樹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仆。新形勢下政府的壹個重要職能就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要發揮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平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為企業和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改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經商、支持人經商的氛圍,讓壹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並與之同步。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行政機構改革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政府職能轉變仍是壹個長期的、漸進的目標,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與國際慣例接軌,政府行使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也必須相應地不斷調整。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參考文獻] [1]陳瑞生等,中國改革大全[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2。[2]桂等,的行政管理理論與中國政府機構改革[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1998。[3]韓基之。1999.[4]夏海,中國政府結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5]吉果,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舉措[J].中國行政,2001,(1)。
滿意,請采納